百年责任的延续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访谈录
李叶青的办公室在公司顶楼走廊的最深处,两面环窗,清晨的阳光从透亮的玻璃中渗透过来。这位水泥行业有名的儒商,低调,但睿智,从“十二五”转型到行业价值回归,从竞争秩序到企业并购,从市场发展到社会责任,他似乎永远是思想的先行者。自2000年掌舵华新水泥以来,他带领着这个百年老厂走出了水泥产业一个新的模式,走在传统水泥产业的前列。而在“十二五”,百年华新的百年责任正在以更高的起点延续着。
“十二五”,转型在循序渐进
谈起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李叶青也不由感叹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出乎意料,“这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
回想改革开放三十年,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在打基础,2000年以前虽然也曾提出地方政府的收入增长、GDP增长,但只是一种“强调概念”,大多停留在口号和抓样板典型。可以说真正发力的是“十五”、“十一五”,政策中突出了GDP概念并有了务实的动作。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一个重要跨越,思想上、观念上、运行上都发生很多变化,再加上政府加大性的投入,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财政的增长,也带来水泥产业的趁势而起,水泥产量从2000年的6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8.5亿吨。
这种“GDP至上”的概念在造就了中国经济神话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非议,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李叶青认为从中央的精神看“十二五”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是转向了。其实早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中央提出到真正要能够落实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有一个滞后期。“现在经济转型才逐渐呈现出态势,不强调GDP了,开始强调民生、开始强调环境质量,估计再有两年就会完全拧过来。”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以后,可能就会带来水泥市场的一些变化,比如需求量。尽管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还在继续不断增长,但万元固定资产的水泥消耗量下降得非常快,“估计我国的水泥需求未来不会有太高的增长空间”,李叶青坦言。
需求量上升、下降在国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包括整个欧洲在内的国家都在衰退,水泥需求急剧下降,法国从5,600万吨跌到4,000万吨左右,但价格并没有下降甚至还略有增长,企业都明白控制供需关系的重要。这也给了李叶青一个很深的思考:对我国的水泥需求量,大家似乎都更愿意做乐观估计,即使再保守估计,也始终还在涨,但一旦出现跌的时候怎么办?“当然,大家现在都说我国的水泥需求从来没跌过,从来没跌过不代表不跌,风险就是这个地方,跌过了大家才会有警觉。”
水泥是刚性需求 价格要回归理性
对我国水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李叶青可谓一向铁口直断、直指要害。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他的一句“做水泥的不能都像农民”引起一片哗然,采访中他又爽朗地提及了这件事,笑说“那是伤了一片人”。直来直去的他将水泥生产比喻成农产品种植,都缺乏一个整体的平衡性,市场好了就一窝蜂纷纷生产,结果供大于求就纷纷降价出货,利润水平始终上不去。几年后的今日,这个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水泥产能始终是大于市场需求的,在发达国家更是如此,水泥生产本身就是求平衡的一个过程,实际产量始终要跟需求量平衡。而从经济学的弹性理论来说,与圣诞节商品打折抢购不同,水泥是一种绝对刚性需求的产品,近乎没有价格弹性。他细细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1吨水泥,也只意味着1万元工程项目投资中水泥成本仅约300元,比重约3%,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即使水泥价格提高了10%甚至20%,整个工程成本浮动连一个百分点都不到,工程项目不会太计较这个零点几百分点而承担之后拆迁、缓建等成本大幅增加的风险。“水泥该用的时候就得用,不用的时候降价也刺激不出来,就是水泥不要钱该不用的还不用,不会因为要省三分钱去花一块钱。”
“农产品还有中央来收购,水泥生产多了,谁来收购?它又无法储备。做为工业组织,特别是现代的工业组织,理性很重要。”李叶青说,之后他又强调,“关键是价格这个问题要回归理性。”对当前水泥市场上的部分企业降价出货,李叶青很不客气地指出“能多跑几步?就一步。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当然也有企业的政策是想降到让其他企业卖不动,但一些小企业亏了就会想歪招,劳工工资、产品质量、环境质量下降,再加上偷税漏税,把大企业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的成本弥补回来了,最后的结果也不见得比大企业赚的少,反而更可能拖得两败俱伤。李叶青笑说,“可能你会说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但对百年华新来说我们是声誉第一,他们是生存第一。”
对这种环保不达标、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小企业,李叶青说就是两种办法挤压,要么收购,要么国家宏观调控不让生产。目前国内对这些方面的控制还不严格,“未来五年中央肯定要重视这个,民生、产品质量、环境安全、产品安全肯定是国家要重点关注的事情。”对这一点,李叶青还是有所期许的。
市场回归需要游戏规则 华东率先
说起此轮长三角地区的价格回归,李叶青评价说,限电使企业压制了产能,价格就上去了,实际上要是主动压压产,价格也是能够上去的。在水泥这个游戏圈里,竞争是永远的,但李叶青认为“竞争是有游戏规则的,这个规则应该是大家认可的,而且是懂得这个规则的人来玩”,如果思维方式不一样,规则不一样,比如吃饭中国人拿筷子印度人拿手,那行业永远提升不起来。
现在企业逐渐开始明白这里头的游戏规则,但靠谈不是长久办法,“少”才能明白,市场上需要几家实力相当的大企业共同整合市场。在北美阿拉斯加的公共领空,俄罗斯的战斗机跟美国战斗机机翼距离只有400cm,谁也不蹭谁,贴身肉搏,但从来不会真正打起来,如果换成某些国家,也许差个几公里就该轰了。“当行业集中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有行业共识”,李叶青强调。
水泥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东部地区首先出现过剩,因此只有东部做好了,其他区域才能复制,这是一种传染的方式。对走在全国最前列的浙江市场,李叶青早在六、七年浙江还处在高速发展时就看到了隐患,指出应该进行尽快整合。南方水泥于2007年底开始进入,从目前来看,南方水泥无疑是成功的,特别是在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上,李叶青表示,“我期盼南方水泥能做好,能够带动企业从本质上正确认识,东部走出样子了,中部西部有经验可循了。”
市场价值是考量收购的评判标准
水泥行业此前长时期的技术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9•30文件对新建产能的紧急刹车,“十二五”必然进入了收购的时代。对于这一点,李叶青有着精辟的判断标准,“现在收购成本肯定比低谷时高,但我们遵循的是市场价值。只要并购企业的价值不脱离应有的市场价值就具有并购价值。”他也表示,华新水泥收购不是为了单纯地做大,是为了区域协同、提高集中度,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并购中基本是拿下多数股权,但不追求一定全部拿下。
应该说,包括华新水泥大股东Holcim在内的世界建材大集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成长就是一部并购史。跟国内并购为了做大不一样,国外水泥企业有很好的理念,看整合后是否能形成区域价值——几个单厂没整合好的时候,吨投资300元,但每家企业都亏损,算起来市场价值是负值,就不会考虑出手投资;如果这几家企业整合好了,市场开始盈利,吨投资400元也愿意买。与金融资本投资者追求利益的天性不同,产业资本是追求长远的发展,李叶青形象地比喻说“金融投资者把企业打扮漂亮了是一定要卖出去,而产业资本是相守到老的”,Holcim的这种并购理念也延续到了中国。
并购应该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李叶青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用10个亿收购了5个厂,如果5个厂继续全部存在,利润是1个亿,是10%的回报率;现在关掉其中2个厂,把这两个厂的产量加到三个更有效率、更有优势的企业里头,市场价值利润是2个亿,是20%的回报率。是做10%的回报率还是做20%的回报率?肯定是20%。但需要多花钱,不能只买3个,而要买5个关停2个,寻找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这个理念与李叶青多年前就提出的“减法”思想不谋而合。“如果周边省份不会对湖北进行强烈侵蚀的话,湖北可能会做出真正的样板出来,我希望三家主要企业在湖北能拿到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他表示。
百年华新 百年责任的延续
2010年10月13日,湖北省政府就如何“支持华新做大做强”召开专题会议,给了一个明确信号。
2010年12月27日,华新水泥在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公布的第一批“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名单上榜上有名,三部委要求试点企业通过3年的努力,在产品结构、产出效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对华新来说,信任和期许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从2008年中开始,华新水泥开始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感报告,成为水泥行业里第一个发布社会责任的企业。李叶青表示,华新有两个概念,一是要让产品变成绿色产品,二是让行业变成环境服务行业。从节能减排,到垃圾焚烧,吸收的是社会和其他行业的废料,产品是水泥,实现彻底的转身。社会责任和竞争优势紧密相关,“把绿色变成竞争优势的一部分”,华新已经不仅仅是为城市建设提供水泥产品、“锦上添花”的一个水泥厂,而是一个清洁的城市和社会的“必需品”,实现从社会责任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我们有一个理念,华新也许产能做不到全国第一,销售额做不到全国第一,但未来我们一定会在企业社会责任这块做到全国第一。” 李叶青很有信心地表示,“站在Holcim的肩膀上,华新会做的更好、更超越,未来五年很可能会在Holcim集团内成为旗舰。”
百年华新,百年发展、百年责任的延续……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中国市值100强:海螺水泥排在小米…
- 投资过10亿元的湖南桃江南方水泥二…
- 海螺水泥:2019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0…
- 祁连山水泥武山淘汰落后异地重建45…
- 高登榜董事长会见中国建材协会副会…
- 海螺任勇总经理会见中联水泥董事长…
- 塔牌集团600万吨水泥项目一期工程…
- 海螺水泥看"稳"水泥价格 将加大投…
- 中国建材2016净利10.6亿 同比增长3…
- 塔牌:2016年净利4.54亿 同比增长1…
- “两材”重组获得商务部反垄断局批复
- 塔牌集团蕉岭项目一期工程计划2017…
- 海螺以利润118亿分列安徽企业3项指…
- 人民网:山水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 金隅冀东战略重组干部大会隆重召开
- 天山水泥与中材股份签订《股份认购…
- 中信银行助力两材重组 提供500亿授…
- 中建材与中材重组获批 央企合并再…
- 下游需求疲软 华润水泥转型环保业务
- 宋志平: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是改革…
- 李叶青:水泥业供给侧改革的三种途径
- 亚洲水泥公告:首季亏损6270万元人…
- 金隅股份投30亿与冀东进行重组 18…
- 冀东水泥2015年亏超17亿 系上市以…
- 金隅股份与冀东水泥战略重组拉开序幕
- 万年青:量增价减 看好区域水泥价…
- 天瑞水泥:终止收购河南永安水泥100…
- 宋志平:伟大的上市精神
- 乔龙德:中国建材十年改革发展成绩…
- 机构预计海螺2015净利同比下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