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 暂无资料

吴敬琏:中国多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未完全彰显

更新日期: 2012年10月12日 来源: 海螺水泥 【字体:
摘要:林毅夫和吴敬琏是当前经济学家最为知名的两位学者,但二者对中国宏观经济预判则出现异见。吴敬琏今日在新浪长安讲坛上回应称,三个经济学家就有五种意见,与林毅夫有异见不稀奇。他同时表示,当前中国处在改革“再出发”的关键时期。

    林毅夫和吴敬琏是当前经济学家最为知名的两位学者,但二者对中国宏观经济预判则出现异见。吴敬琏今日在新浪长安讲坛上回应称,三个经济学家就有五种意见,与林毅夫有异见不稀奇。他同时表示,当前中国处在改革“再出发”的关键时期。

  与林毅夫有异见不稀奇

  刚从世行卸职首席经济学家归来的林毅夫近期频繁表态称中国可以通过投资实现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但另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则对通过投资拉动GDP方式不以为然,认为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没那么乐观”。

  两位知名学者观点为何会如此迥异?在今日晚间举行的新浪长安讲坛上,主讲者吴敬琏回应听众提问时说,”我和林毅夫观点不同没什么奇怪,有句话说:三个经济学家就有五种意见。”

  吴敬琏称其还没有看到林毅夫的论据,因此无法对其观点进行评论。但是,中国多年来进行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并未完全彰显,当前粗放的增长模式核心和本质就是靠投资驱动增长,这造成了现在“让我们头疼的各种问题”:资源匮乏、环境破坏,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民众收入水平提高过慢、最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

  林毅夫则认为,“当前经济放缓的原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体制性的。因此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应实施以投资为主的反周期措施。”

  但是在吴敬琏的理论框架中,原有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旧模式已经成为掣肘。他认为原有投资拉动经济的支撑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即通过技术提高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经下降,通过进出口弥补国内消费不足的趋势也已经发生改变。且其已经让当前的宏观经济进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此外,对于近期发改委密集批复一些项目建设的做法,吴敬琏还表达了忧心。

  吴敬琏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当局在调控中,包括央行、财政部已经拥有了专业的技术手段,通过其技术走钢丝松松紧紧维持不崩盘,但应当尽量利用喘息的时间转变经济结构,增加产出中的效率提高的力量,如此才能走出困境。遗憾的是“这两年做的不多”

  不过他补充说,“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悲观,要看怎么做。1990至1992年经济情况困难比现在大多了。”

  寄望改革再出发

  1998年,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时候,吴敬琏用双城记开篇的话描述当时情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么全又都走向另一个方向。” 不过狄更斯描绘的十八世纪末期的状况。

  “十多年过去了,这种‘两头冒尖’的情况却愈演愈烈,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

  吴敬琏说,在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在命令经济制度下开辟出一块市场经济的新天地,但是大量命令经济的遗产,也使这一体制具有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性和由此及彼的过渡性,其作用也是双重的。

  “问题就在于它的双重形式此消彼长,还是此长彼消。”

  吴敬琏寄望于改革的再出发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矛盾,而之中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改革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因为“近年来改革的停顿使得旧体制遗产继续发挥作用。“

  吴敬琏称目前各界人士对改革的顶层设计进行的讨论各地也发起了一些改革创新。经济改革大体上涉及三个领域:私用品领域:加快竞争性市场体系的建设、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农地改革等。共同品领域:财税改革 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等;第三领域:民间组织发展和公民社会建设等。

  他还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大提出了期望,“形成坚持改革路线的共识,重启改革议程。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下进行扎实的工作,以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新一轮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踏上全面推进改革的政府。”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