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水泥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

——访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

更新日期: 2013年08月23日 作者: 褚峥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水泥业目前面临着化解过剩产能的要求,在整个行业上下掀起讨论如何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当前,“走出去”开展国际化战略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方法之一被很多行业企业,尤其是资本化水平较高的水泥企业所看重。应该如何看待“走出去”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水泥行业需要哪种国际化方式?为此记者日前专访了水泥行业协会秘书长孔祥忠,为想要扎实迈出国际化步伐的行业企业寻找答案。

    国际化绝不是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记者:面临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很多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去”以化解过剩产能、寻找新的投资方式,您对此怎么看?

    孔祥忠:应该说“走出去”是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也是目前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的方法之一,但这并不等同于将国内的过剩产能转移出去。很多人一提到国际化,就认为是鼓励将多余的产能转移到国外去,这样的想法十分不符合国际市场规律,也会造成国外同行企业的恐慌,在某种程度上是危害国际市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我认为,水泥企业“走出去”其真正的目的不应是简单地理解为把产能“走出去”,而是在国外寻求一种投资机会,这是公平的。我们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时所说的国际化,要解决的是国内重复投资的问题,让我们的资金到国外去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同时,我们所说的转移产能也不是指把落后的产能转移过去,只是寻求国外投资和增大国际贸易量,以化解国内新增产能的投资和产能过剩的压力。“转移一批”可能还需要更为详细的定义和内容,以免造成误解。

    我个人理解,所谓的中国水泥国际化的过程,在于我们的企业是不是按照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建立一整套的规范化运作和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理念是不是得到国际同行认可,这是我们国际化真正需要做的。所有到国外投资的企业,内部都应该有一套管理体制,有国际化的人才队伍,要有一套防范在国外投资风险的监管机制。到目前为止,严格讲我还没有看到一家走出去的企业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和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出去投资很大程度上还是带有一定冲动性,这样的投资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从理念入手开展国际化

    记者:就您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需要怎样的发展?当前企业开展的国际化探索有哪些不足?

    孔祥忠: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国际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同行交流中我们发现,不管我国企业的规模再大,在很多理念上与国外企业还有很多不同。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十分鼓励企业国际化,现在也确实有一部分企业在国外进行投资,但还属于小试牛刀。对于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就能称之为国际化大家都还很困惑。这时更需要企业研究一下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国际化,如何定义国际化,国际化的企业应持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当作一个口号来做。

    不足之处首先突出表现在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的企业招员工去海外管理企业,但干不长就辞职了,有的员工即使给双倍工资也不愿留在海外,这些说明企业国际化并不仅仅是对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而在于企业缺乏一套国际化的人才管理机制,成了只是去做投资,这样一定难以在国外扎根,用在国内管企业的方法在国外管理肯定不灵。我建议想要“走出去”的企业多看看外企是怎么解决的。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必须落实。人的问题往往是企业国际化最基本的问题,成功的海外投资一定是人与市场的完美结合。

    再如,从投资理念上来说,我们去外国投资并不能仅想有一个长期的投资回报,首先应该想到自己应该先去承担哪些责任,然后再谈长期发展。到国外投资一定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事,绝对不是一个短期行为。

    最后,企业的品牌建设还不够。品牌影响力应该能使企业虽然没到海外办厂,可企业的品牌已在海外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所缺乏的往往是这样一个过程。不能简单认为企业有钱、有资本、有人,就可以到国外成功投资。你的品牌国际影响力有多大呢?拉法基水泥、豪瑞水泥没进入中国投资前,国内行业内有谁不知道他们的品牌呢?所有的国际化公司一定是一个国际化品牌公司。对于想要国际化的公司,首先要考虑自己在国际化的品牌建设上做过多少投资。有了一定的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再进行投资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前面所提到的——企业的发展理念能不能得到同行间的认可,这一点非常重要。国际化应该是随着企业发展自然过渡到的一个阶段,它的内涵首先要求企业自身能够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得到公众认可。这是我们企业在国际化当中真正要做到的内容。

    步伐扎实 切勿好高骛远

    记者:您认为国内水泥企业自然过渡到国际化阶段需要哪些条件?请对有国际化打算的企业在前期阶段应做好的准备提出建议。

    孔祥忠:从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来看,前两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盈利的,有三分之一是亏损的,还有三分之一是停产的。相信这些企业在“走出去”之前也作了很多研究,但从现在水泥企业到国外投资效果来看,短期内还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水平。

    企业能够集中精力“走出去”需要时机,这是由国内市场格局稳定度决定的。而目前行业的精力在于对国内的市场整合。对于企业来说,当国内的市场份额都已经基本确定,没有任何拓展空间时才能集中精力“走出去”。现在国内收购还没有完,投资建设还没有完,市场分割还没有完,同时期做“走出去”这不大现实,有时也不应好高骛远。但是,这并不等于不提国际化。我们现在应做的国际化准备要从理念入手与国际对接。

    现在国内水泥企业负责人已经开始有意识要“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对此我建议,有意愿国际化的企业领导应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国际间同行业的交流活动,要把握机会与那些在海外有几十年投资经验的外国企业交流。另一方面,属于国内圈子的企业老板之间要开展合作、多沟通,共同为行业发展承担责任。要成长为国际化的大公司,更需要企业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投入资金和时间来研究解决行业共性发展的问题。

    中国水泥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具有国际化的交流活动,可惜我们一些企业老板总是因为有事务缠身不能来参加,如果在国内同行之间的老板们都很少参加聚会,到国外投资你还是封闭自己,可能就有问题了。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将中国的文化、企业自身的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这也是投资成果的关键。国外的水泥协会对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力比中国的协会大得多,你不尊重、不融入,可能成果的因素就要打折。

    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有五点建议。首先应有国际化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锁定在一个阶段的目标。其次,要有一套风险防范体系。目前行业企业大都是在国内管理,缺乏一个民主化的决策层。第三,要有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第四,要有企业的品牌建设的投入。第五,还要对当地文化进行研究。在保有国内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与当地国家文化进行融合,否则再好的项目最后也无法顺利完成。

    采访后记

    采访时恰逢水泥协会正在进行水泥企业对外投资意向调查,从阶段性反馈结果看,有对外投资意向的企业需要协会提供的帮助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及预警;推动国家对投资项目的审批进度;争取政府财政补贴;争取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及金融产品方面的支持和前期指导等几个方面。

    正如孔祥忠秘书长所说,在规模、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我国水泥企业“走出去”已经初步具备了条件,但是如何让这些优势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投资层面,而是落脚于发展为国际化的大企业,不仅需要时机,需要企业转换发展理念,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协会和企业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相信在过去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机遇、周密谋划、科学决策,我国水泥企业必将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