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中国企业“走出去”内在动力日益增强

更新日期: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

  一国经济归根到底取决于本国资本的积累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仅仅依靠外来资本的集聚来支撑本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不能持久的。当下,中国需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拓展全球资源、重构全球价值链、实现全面战略升级。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随着资产规模、国内储蓄、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赴海外投资的相应条件。
  ——亚夫
  在美元升值、全球资本回流、流动性减少以及投资收益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却出现了新一轮的对外投资热潮。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23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三;今年1—8月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7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这些投资主要投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 ”战略深入实施,与沿线60多个国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达到137亿美元。今年1—8月份,直接投资额合计107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544亿美元,增长33%,为稳定国际投资环境和带动被投资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对外投资依然呈现快速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深化国际经济合作以及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有所减弱,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尤其是亚非等较落后国家与更新兴的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激励与平台。许多企业已经在海外布局,还有更多企业瞄准这一市场。“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的战略发展趋势。
  梁达
  近两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区域自贸战略,以及互联互通进程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铁等行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异地投资、兼并重组、国际产业技术联盟、参与全球创新网络等手段,实现由产品输出到产品、技术、资本、服务输出的转变,实现中国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对外经济重心转向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打造品牌,推动“中国制造2025”,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由“走出去”战略转型升级到“走上去”,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分工体系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经贸地位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国际投资管理还存在短板。如果我国企业没有充分研究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环境条件,走出去就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甚至要交昂贵的“学费”。因此,在走出去面临难得机遇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服务职能,尤其要加强科学引导,通过建立健全引导体系,帮助企业预防和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也日益增强。
  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已经连续12年实现增长,年均增速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2%,已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对外投资存量首次步入全球前十,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从存量看,2014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8826.4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升至3.4%,全球排名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八,首次步入前十。
  1. 对外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与吸引外资规模首次接近平衡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连续12年增长,2014年是2002年的45.6倍,年均增速高达37.5%。2014年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今年1-8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48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4734.3亿元人民币(折合770亿美元注),同比增长18.2%,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4045.7亿元人民币(折合6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占85.5%;收益再投资688.6亿元人民币(折合112亿美元),同比下降6.7%,占14.5%。截至8月底,我国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8220亿美元).
  2. 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今年1-8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42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8个,分别为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美国 、新加坡 、英属维尔京群岛、荷兰 、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 。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48.2%,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 、泰国等。
  3. 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
  4. 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投资流量、存量均超七成
  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比达77.8%。
  5. 并购项目亮点突出,对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长
  2014年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95起,交易总额569亿美元。今年1-8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453.7亿元人民币(折合887亿美元),同比增长9.3%,新签合同额7688.1亿元人民币(折合12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8月当月完成营业额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当月新签合同额150亿美元,同比增长65.4%。
  6. 股权和收益再投资占八成,债务工具比重下降明显
  2014年股权和收益再投资共计1001.3亿美元,占到流量总额的81.3%;由于境外融资成本低于境内,债务工具投资较上年下降了40.7%。今年8月对外直接投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121亿美元,同比增长8.8%,占89.6%;收益再投资14亿美元,同比下降6.7%,占10.4%。
  7. 地方企业投资占比首次过半,对外劳务合作加快发展
  2014年,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547.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占全国非金融类流量的51.1%。今年1-8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3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1.1万人,同比下降3.1%;其中承包工程项下17.5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6.8万人。8月当月,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0.7万人。8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2.4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
  8. 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贡献明显,对外投资双赢效果显著
  2014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191.5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83.3万人,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13.5万人,较上年末增加3.3万人。
  9。“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
  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的深度融合,尤其是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今年1-8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2665份,新签合同额544.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5%,同比增长33%;完成营业额386.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3.6%,同比增长4.6%。
  10。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第三大目的地
  2014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创纪录的76亿美元,实现了对美国直接投资项下资本的净输出,达到52.3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达到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美国设立境外企业超过3000家,对美各类投资存量达到652.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存量是380.1亿美元,占整个投资存量的58.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截至2014年末,中国对美国各类投资仅占美国吸引外资存量的近1%。
  新常态下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意义重大
  1. 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加快对外投资。
  从中国国情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新兴产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在全球生产链中占有的环节不断扩展。中国市场日益庞大,并正在成为我国规模经济型产业的优势来源。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直接投资东道国,也正在成为世界主要的投资母国之一。但从中国对外投资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还处于“走出去”的阶段,提高对外投资质量是关键。中国已成为世界对外投资第三名,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就存量来看,我国6600亿美元的存量只占世界的2.5%,相当于美国的10%左右,我国海外的净资产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左右,从总量上看,中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走出去”战略升级势在必行。
  2。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
  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加速了相关产业的转移,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和外汇储备规模巨大的背景下,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据统计,201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且与服务业比重上升趋势是一致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相关产业转移,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
  与此同时,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逆差,缓解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2008-2013年期间,中国净流出资金从534.7亿美元增加到732.4亿美元,每年度超过430亿美元。
  3。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跨国公司成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一批跨国公司快速成长起来。据统计,2008-2014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559.1亿美元增加到1231.2亿美元,占世界份额从2.8%提高到9.1%,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超过2010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同一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呈现快速增加态势,从1839.7亿美元增加到8826.4亿美元,占世界比重明显提高,从1.1%变化到2014年的3.4%。这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快速成长,包括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在内,数以百计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成长起来。
  4。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东盟国家等东亚区域合作和结构调整。2008-2014年期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从24.8亿美元增加到78.1亿美元,持续保持增长,其中2008年增长156.6%。2009-2014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年末存量分别为64.9亿美元、95.7亿美元、143.5亿美元、282.4亿美元、356.7亿美元和476.3亿美元。无论是流量结构还是存量结构的变化,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符合东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中国的利益。
  5。有利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所有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2014年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达40%。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在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和外商投资额这三项经济指标上都高居世界第一。
  对外投资目前是“老三”,预计不久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随着资本输出的加大,我国将会重新调整面向全球的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和生产布局。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不仅可以输出物美价廉的各种产品,还有能力对外提供更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2013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未来5年,我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约5亿人次。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投资主体规模小且投资总额少,技术含量不高,投资构成不尽合理,国际投资管理还存在短板。因此,在“走出去”面临难得机遇的情况下,要加强科学引导,通过建立健全引导体系,帮助企业预防和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1。投资主体规模小且投资总额少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型企业承办的中小型项目为主,一方面是投资主体规模小,另一方面是投资的资金量小。除少数由中央部属大企业投资的上千万美元的较大项目外,绝大多数的投资规模仅为几百万、几十万,远低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国海外中资企业的平均单项投资额太低。据统计,在中国海外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投资总额、投资规模偏小,致使我国的跨国企业难以获得规模优势,缺乏先进设备和研发能力,无力支持销售和售后服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难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使企业丧失诸多机会。
  2。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
  近年来,尽管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档次有所提高,有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项目,还有一些高科技企业积极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独资或合资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中心,但总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产品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仍然偏小。由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类似产品的竞争,这类项目拓展海外市场的前景不甚乐观。
  3。对外直接投资构成不尽合理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67.2%集中在有限责任公司,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最为活跃的群体。其次是私营企业,占8.2%,而国有企业占6.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此外,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占较大比重,主要流向亚洲地区,这种过于集中的投资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优化对外直接投资应采取哪些对策
  根据劳动力成本和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比较优势,未来5年,我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望转移到周边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和工业化水平提升,完成中国全球价值链的重构。
  1. 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
  要加强对不同国家投资回报、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的研究,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发展战略和规划,通过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和国际投资指数等信息平台,引导企业规避风险。继续鼓励多元主体为企业走出去服务,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动态评价,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2。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服务职能
  虽然政府对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高度重视,但是对企业如何开展直接投资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统筹安排,政府仅充当决策者,对企业的比较优势缺乏深入了解,直接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扶持。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且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外直接投资优势不明显。因此,政府应该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和比较优势积极转变角色,强化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以及相关信息服务,为投资主体提供有效支持。
  3. 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
  目前,要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具有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 ,加快推动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带动相关产业对外投资,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互利共赢的对外经贸关系。
  4。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监管
  加快完善对外投资统计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境外投资的实际情况,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以及建立境外投资预警机制提供依据。即时发布国际投资信息或预警,引导企业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防范利益输送、腐败以及失职渎职等行为,促进企业走出去可持续发展。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