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 债务违约风险堪忧

更新日期: 2016年01月04日 来源: 财新网 【字体:

    2014年,“ 11超日债 ”违约,标志着 债市 隐性刚性兑付的终结,2015年,信用风险又进一步由违约后全额偿付向发生损失转变。
    回顾2015年,信用风险事件频繁爆发,债券违约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违约主体范围不断扩大,信用风险从民营企业扩大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刚性兑付打破。其次,违约券种增多,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以及超短融均发生了实质性违约。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上频繁爆发的兑付危机,绝大部分出自产能过剩行业。在经济下行周期内,产能过剩行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流动性困境会加剧债务偿付风险。
    例如光伏产业,今年违约的“10英利MTN1”发行人天威英利曾是领先的光伏组件生产商。因连续亏损、拆迁补偿工作进度缓于预期,宣告违约。“12桂有色MTN1”、“12龙煤控MTN1”、“08二重债”等风险事件也都发生在传统产能过剩行业。
    此外,也有因管理决策不力或公司治理漏洞而直接导致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ST湘鄂债”的发行人中科云网前身为餐饮企业,之后转型大数据等领域,却无奈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雨润食品、河北融投的债务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不力所致。而山东山水超短融违约背后,则是一场控制权纷争,并引起了债务交叉违约。
    最后,违约后续处理方式也愈加多样化。大部分违约债券或由担保代偿、或被母公司接盘、或通过自筹资金等方式在后续完成兑付。但也有担保方失信的案例发生,还有部分投资者作出让步,接受了发行人降低利息以及延期支付的决定。
    展望2016年,在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主动去杠杆、去产能的背景下,产能过剩企业的信用风险可能继续暴露,违约常态化趋势将更明显。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