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管理层意见分歧 股市仍有调控压力

更新日期: 2007年04月21日 【字体:
    中国经营报记者  刘晓午
 
    4月19日上午8:00,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开始与研究人员讨论当日的操作策略,讨论的重点逐渐聚焦到当天即将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上。会议不断被客户打进的电话中断,询问数据发布后会否加息。从市场的敏感中,这位投资经理似乎嗅到了一丝危险,会议还没有结束,他决定开盘即清掉50%的仓位。
 
  4月17和18日,沪市3600点附近已经积累了3400亿元的成交量。
 
  经济数据引发调控恐慌
 
  这位投资经理对股市宏观调控的担忧使他踏准了节拍,19日的中国股市沪市暴跌163点,跌幅达4.52%。
 
  受A股影响,香港恒指大跌477.38点,跌幅达2.29%。
 
  19日下午3时股市收盘后,国家统计局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了无多大新意的数据——一季度GDP增长11.1%,而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3月CPI同比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
 
  这和本报在一个月前的预测性的报道,出入并不大。(详见《预期脱靶宏观调控力度加码在即!》2007年3月26日A11版),随后,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和国家信息中心相继调高第一季度GDP增长预期。
 
  引发市场调控恐慌的直接诱因,是这份经济数据被国家统计局从原定于18日发布改为19日下午3时,原计划公布的一些数据新闻稿相应被顺延至20日公布。此举被市场理解为敏感经济数据推迟至次日发布,宏观调控将再次出手!
 
  “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19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会的数字已经公布了CPI、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等主要核心经济数据,第二天的新闻稿的数据并不是很重要。”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林松立说。
 
  “谣言不攻自破!像你这样的‘老统计’记者都知道,我们这次的经济数据发布都是按常规程序来发布的,第二天发布的数据只是一些类别数据,不存在什么敏感数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新闻处张英香处长对本报记者说。
 
  投资者的恐慌来源于政府可能启动针对股市的调控措施。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4月18日发表报告称,政府“按兵不动”带来的风险将明显高于“主动调控”可能带来的政治和金融风险。所以政府将不得不加大力度抑制股市泡沫。
 
  这份报告称,央行很可能继续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并且配合其他监管机构的措施,如外汇局对非法境外资金流入的大检查、证监会介入关于内幕交易与价格操纵的调查,以及银监会加强控制银行资金非法流入股市的举措等。马骏甚至认为,不排除政府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可能性。
 
  市场亦有传闻称,5月份可能上调印花税。
 
  谁在做空中国股市
 
  在本报记者与多数投资界和经济界的交流采访中发现,大部分专家和机构认为2007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增长在正常区间内,经济数据并不是股市暴跌的主要理由。
 
  “第一季度11.1%的经济增速很正常,不算快,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很充足,增长速度过低,反而是不正常的。”林松立说。
 
  在经济数据发布的一周前,林松立不断与公募基金机构交流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得出一个结论是“在未来3~5年,顺差持续增长看不到拐点。”
 
  “打击股市的就是市场本身,是恐慌,自己吓自己!明明宏观经济‘没有病’,但资本市场却有了‘心病’。”林松立说。
 
  “一个月前我们就预期,第一季度GDP增长会超预期,在当时会提醒投资者关注企业利润的增长超预期,这会成为利好推动市场的上扬;但一个月后,当经济增长超预期真正来临时,市场在高位会出现恐慌情绪,恐慌将使所有消息都变成利空。”前述投资经理说。
 
  4月19日的上午,利空传言在中国股市满天飞舞——CPI超警戒线,再次加息,调控加码……这一天上午,本报记者接到数位投资界人士的电话,询问宏观经济有何种利空消息,此种情形与2月27日的小股灾时的情景别无二致——恐慌将无谓的利空放大。
 
  “CPI很正常,股市总有市场分歧。有些人做空,有些人做多,但有些人在利用市场恐慌借机打压。”经济学家王小广说。
 
  “与2004年的高物价比较,现在单月的CPI是3.3%,第一季度CPI仅在2.7%,这哪儿叫通货膨胀?”
 
  “物价迟早要跌下来,有些人总是担心物价会涨上去。两到三年后,就是通货紧缩的问题,物价下跌是必然趋势。这是我几年一直的观点,不会变。”王小广说。
 
  学者韩志国认为宏观经济数据不支持加息,他甚至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出台表明再次加息的警报已经解除。一季度扣除粮食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仅在1.2%左右,同时环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物价是很低的。”
 
  王小广认为目前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在价格上涨上,而是在出口和投资上。他的基本判断是“出口和投资增长过快,由此带来经济增长偏快,而物价运行正常”,“加息的理由不是物价上涨,而是控制投资增速,特别是房地产投资。”
 
  调控重点不应是股市
 
  3月份出口增幅仅为6.9%,当月中国贸易顺差大幅跳水至68.7亿美元,仅为2月顺差额的28.9%;而2月贸易顺差高达237.57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达51.7%。顺差巨烈波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第一季度之谜。
 
  在上周的一次官方内部研讨会上,商务部研究院院长柴海涛说,这只是一个暂时现象,原因是“国际资本大幅跨境流出所致”;而这不是趋势性的,中国顺差仍会持续增长。
 
  青年学者马光远指出,与其说是3月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还不如说是1~2月企业出口增速太快,3月顺差回落是对1~2月顺差过大的一种纠偏。
 
  “前两个月顺差增长过大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假出口,企业在出口时虚报了出口价格,目的是出口结汇后,以更多的美元换回人民币,赌人民币升值。”王小广分析。
 
  温家宝总理1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重心开始浮出水面。此次会议提出要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对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改进外汇管理,拓展对外投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种种迹象显示,贸易顺差和流动性过剩将成为未来的宏观调控的主目标;但在4月18日市场下跌中,股市成为“靶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实体经济好调控,但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问题比较棘手,央行、发改委和银监会都很慎重。股市涉及千家万户,而且属于市场行为,管理层不会轻下重手。”
 
  接近管理层的消息人士透露,在未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安排中,相关部委已经发生微妙的分歧。发改委紧缩预期较为强烈;央行较稳健,货币政策主要盯住物价;而证监会较温和,担心频繁的紧缩政策会影响资本市场。
 
  韩志国呼吁,贸易顺差过大的源头是经济结构失衡,有关部门不能把顺差和流动性过剩的板子打在中国股市上,相反,不断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会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股市没病,刚刚焕发出强大的生机。现在部分人仍然沿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股权分置改革才一年的新市场。”韩志国激动地说。
 
  4月20日,前日暴跌的大盘从恐慌中苏醒,沪市大涨136点,离3600点历史关口只有一步之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