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 ——如何打好“去产能”这场歼灭战(五)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产能过剩已成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这对我国的水泥行业在新阶段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式上,释放出一系列重要信号。
这意味着,化解产能过剩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的投资冲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产能过剩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实质性的重组。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监管转型,放管结合;另一方面要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市场创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
市场的活力来源于市场主体——企业,完善的市场经济要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在创新中发展,在规范中完善。
我们先看其他行业的一个案例。光伏产业也曾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2014年,为了规范光伏行业发展秩序,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引导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工信部发文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骨干光伏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通过推进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鼓励国有、民营、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兼并重组;支持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基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建立区域性业务合作关系或组成战略合作联盟等措施,行业取得良好成绩。如今,在工信部公布的过剩产能行业名单中,早已看不到光伏行业的身影。
对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说过:“化解产能过剩,必须首先解决目前的无序竞争和全行业亏损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推出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只有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自我调节,维持生产的秩序和平衡,有效遏制产能过剩。
西方国家的水泥行业都经历过产能过剩时期的大规模整合,整合之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而我国水泥行业,尽管有一些领军企业坚持通过兼并重组规范市场,但全行业的创新活力和重组意识尚未完全激发出来,产业集中度与国际相比差距甚大。因此,如何激发企业更大的能动性,坚持通过兼并重组等创新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全行业丝毫不能放松的工作任务。
市场调节必须以企业为主体,首先要确定整合主体责任制,大企业集团应充分发挥领军带头作用。
以东北水泥行业为例,中国建材集团(北方水泥)、亚泰水泥、山水水泥、天瑞水泥、冀东水泥是该区域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既有各自的核心市场,又都存在交叉布局,并且企业间还存在股东和间接股东关系,曾经相互竞争的“价格战”让企业“伤亡惨重”。长此下去,必定使行业秩序混乱,利润持续低靡,很可能出现失控局面,“崩盘”之后再无赢家。
因无序竞争深受其害的企业意识到,“携手共赢”才能走出困境。近两年来,企业的整合意识和意愿越发强烈,更多企业提出希望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区域龙头企业在化解产能过剩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整合平台,加快重组步伐,提高区域市场的集中度。
有了共同的意愿,企业需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的企业提出:先要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企业在此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交流,采取相互参股、资产并购等创新方式进行市场整合、资产整合,发挥规模效益。
由于水泥不宜远途运输,水泥市场是区域性市场,对市场进行全面规划整合,建立约束机制,实现就近销售,可以大幅度减少长途运输和交叉运输的能耗和费用。据预算,仅东北地区水泥市场整合后,每年可以减少运输油耗44万吨,节约运费34亿元。
因此,一些企业还提出:最好是按省份或市场区域组建股份公司,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因为资产整合需要时间和程序,也需要企业之间不断磨合,不能马上见效。为了加快兼并重组的速度,他们建议首先在物流交叉合作的前提下,推动管理权整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减少恶性竞争,恢复理性价格,有效控制产能,协同规范市场。
然而,当下希望“抱团取暖”的水泥企业,却因惧怕被戴上“垄断”的帽子,做什么都显得唯唯诺诺、束手束脚,严重抑制了其能动性和创新力。
对于水泥行业是否会形成“垄断”,很多行业专家认为,以现阶段水泥市场态势而言,水泥行业几乎不可能形成垄断。三千多家企业挤在一个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恶性竞争不断、企业利润逐年下降的市场中找不到出路,本身就与正常的产业发展规律相悖。在这样的情形下,硬要给兼并重组扣上“垄断”的帽子,致使企业不敢想不敢动,行业也只能被扼杀在一潭死水之中。
归根到底,企业是以盈利为基本需求,行业是以拥有良好市场环境而得天下。如果行业内存在大量的“僵尸企业”,就如身披枷锁镣铐,终将沉入谷底。所以必须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走出恶性竞争的泥潭,恢复理性价格,对此,政府应该扮演一个引导、助力的角色,而非处处设卡、成为阻力。
不可否认,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从市场的供给侧来看,企业如果可以更加自主地调节价格,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便不必再戴着“镣铐”跳舞,这样一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才能有效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
在这样的情形下,为了维持市场平衡,化竞争为竞合,应当由区域领军企业提出兼并重组的具体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短期及长期任务和目标,稳定市场平衡和盈利能力;其他企业积极响应、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达到进一步压缩和控制产能的目的和作用。行业协会是市场整合和行业运行协调机构,应当树立大局意识,全力以赴做好企业协调工作。
“十三五”时期,也应是积极建设并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时期,应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如果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公开、统一、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不仅影响着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着经济转型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也成为制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
对此,只有加快结构性改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才能有效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实现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政府有限,市场无限;资源有限,创新无限。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东北等区域的水泥企业都能通过市场整合,拿出一套改变传统经营理念的方案,实践创新性兼并重组,逐步在全国传统行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位企业负责人曾坚定地表示:“我坚信通过市场整合、兼并重组,我们可以用两年时间使本地区水泥产能缩减40%,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状况恢复至历史最好水平。”
这是全行业打好“去产能”这场歼灭战的共同愿景。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供应端持续走低 水泥价格逼近历史…
- 四月份以来水泥涨价趋势望延续
- 生意社:华东地区水泥陆续调涨
- 2018年我国水泥市场价格走势及发展…
- 2018年中国中国水泥行业竞争格局:…
- 2018年我国水泥市场价格走势及发展…
- 2018年中国水泥行业库存及价格走势…
- 2018年水泥价格或将大体维持在历史…
- 2018年中国水泥行业供需情况及行业…
- 水泥产业“寡头”时代
- 水泥市场集中度继续提升 2股有望受益
- 水泥价格望延续反弹趋势 提振行业…
- 全国水泥市场行情月度简述(3月)
- 中国水泥行业特别评论
- 2018年中国水泥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三月全国水泥市场随下游需求提升而…
- 【杂谈】水泥市场都是涨声一片?
- 2018年1-2月全国水泥产量数据分析…
- 水泥全面涨价大幕正式拉开 行业景…
- 水泥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 我国建材行业供应链金融研究
- 要有信仰!不容错过的水泥景气行情
- 冬季错峰结束在即加需求回暖 水泥…
- 【水泥专场】2018年春季原材料行业…
- 景气依旧 2018年水泥投资怎么选?
- 水泥行业效益水平有望创历史新高 …
- 水泥行业效益水平有望创历史新高 …
- 水泥价格即将反弹 海螺水泥(00914)…
- 价格看涨业绩报喜 水泥股迎来“花…
- 水泥产业寡头时代来临,谁是A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