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外企被挤出中国并购市场

更新日期: 2007年07月19日 【字体:
    作者:拉斐尔•曼代
 
    一份报告显示,外国企业在中国难以完成收购交易,而且被迫支付比本地竞购者更高的价格,这让中国买家成为中国并购活动增长的推动力。
 
  普华永道(PwC)整理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境内的并购交易已从国内外买家平均瓜分的局面,变为国内买家独占三分之二的江山。
 
  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但并购总额略微下滑至276亿美元,原因是涉及外国买家的交易数量减少了35%。
 
  然而,在此期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数量增长43%,交易额增长了35%。
 
  普华永道管理人士表示,他们最近为几宗包括一位外国买家的收购谈判提供了顾问服务,但由于在定价问题方面存在分歧,外国买家最终都退出了谈判。
 
  普华永道合伙人大卫•布朗(David Brown)表示:“我们看到,当控股权将落于外国投资者之手时,大规模交易会出现更多问题。”
 
  “国内方面底气十足,而在外国投资者方面,如果我们要看到这个领域的增长,估值就必须更为现实。”
 
  外国买家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于,在与外国买家谈判时,中国卖家“一般”会提出更高的估值乘数。布朗表示,这是由于“中国卖家认为,外国人很有钱,能支付更高价格,因此他们的定价非常大胆。”
 
  报告指出,除了定价差异外,对于将控股权交给非中资企业,外国公司还面临严厉的监管障碍及高度的国内敏感。
 
  由于遭遇政治反对,美国私人股本集团凯雷(Carlyle)曾花费18个月时间,试图获得监管支持,允许其投资中国内地最大的建筑机械制造商徐工(Xugong)。凯雷还被排斥在两家中国国有银行的投资行列之外,这两家银行分别是广东发展银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和重庆市商业银行(Chongq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国内并购交易的增长,受到最近从股市筹集到的资金的支持,同时还受益于政府发起的重组钢铁和水泥等分散行业的计划。
 
  普华永道另一位合伙人David Chan表示,中国卖家还将国内蓬勃发展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作为索取更高价格的“谈判策略”,发出改为上市的威胁。
 
  布朗表示,一些公司最近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边进行收购谈判,一边寻求上市可能。
 
  他表示:“上市几乎是定价(谈判)的退路。”
 
  布朗提出,虽然外国公司仍在中国积极寻觅收购机会,但一些公司也许会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尝试购入中国公司的少数股权,以应对更严峻的并购环境。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