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江苏水泥>建材协会
  • 暂无资料

江苏省散装水泥办公室2006工作总结和2007工作安排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22日 来源: 江苏经贸合作网 【字体: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江苏水泥散装化进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省散装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在省经贸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年重点工作部署,围绕年初确定的整体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始终把增加散装量、提高散装率放在第一位,立足实际,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散装水泥供应在去年基数较高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全省发散环境显著改善,综合发散能力进一步提升,散装水泥呈现出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一、2006年主要成绩

    (一)散装水泥量继续高位增长,散装率稳步提升 全省2006年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6563万吨(预计,下同),比去年增加1024万吨,增长18.5%。供应量、增长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3位 。各市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全面实现年初的既定目标,其中:常州、苏州两市发散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分别达到1063万吨和1009万吨,成为2006年全省发散工作最大亮点。此外,无锡、南京、镇江和南通等市发散量超过600万吨,分别为832万吨、739万吨、664万吨和600万吨,溧阳、张家港、昆山、金坛、东台等也步入发散量超百万吨县(市)行列;在水泥总量继续增长的情况下,散装率仍然保持稳步提升,2006年,全省平均散装率达60.32%,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苏州、南通、泰州等市以及张家港、金坛、靖江等县(市),散装率已超过70%,基本实现了水泥散装化,发散水平居全省领先水平。

    (二)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取得了较大综合经济效益 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006年因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节约包装纸38万吨,折合优质木材213万立方米(若以使用塑编袋测算,可节约石油29万吨);节约煤炭、电力、烧碱和水资源分别为50万吨、5亿度、14万吨、1亿吨;减少水泥损失290多万吨;减轻环境负荷,降低粉尘排放27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28亿元。为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江苏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资金征收率提高,综合发散能力显著增强 2006年全省累计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820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600万元,增长率为7.90%,创历年最高。专项资金的规范征收,有效的引导了社会资金向散装水泥领域的注入,椐统计,2006年新增发放库近300座、接收库120多座、流动罐2000余只、专用汽车500辆。年底已形成综合发散能力6800多万吨,为“十一五”基本实现散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预拌混凝土量继续增长,砂浆企业逐步兴起 在“十五”形成较大规模的基础上,由于受“禁现搅拌”利好政策的影响,预拌混凝土持续保持增长,2006年全省新增预拌混凝土企业44家,新增生产能力4000万立方米。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省累计拥有混凝土生产企业298家,混凝土搅拌车4000辆、泵车800辆,形成产能2亿万立方米。2006年全省实际生产混凝土730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比增加1600立方米。与此同时,预拌砂浆企业也逐步兴起,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太仓索立得、扬州荣能等普通预拌砂浆生产企业4家,产能100万吨,一夫建材等特种砂浆企业近80家,产能达400万吨,为我省下一步全面推广应用预拌砂浆奠定了基础。

    (五)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支撑带动作用增强 随着新一轮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大型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不断增加。到2006年底,全省拥有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20条,2500吨生产线10条,涌现了一批以金峰、盘古、恒来、中联巨龙等为代表的发散骨干企业。2006年,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发散量近4500万吨,占全省发散总量的80%,大型骨干企业发散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我们主要是以突出一个中心、抓好两个重点、实施三个加强和巩固四个成果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突出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省散办、常州散办和通州散办分别获得了商务部的表彰。

    (一)突出一个中心  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们牢牢抓住提高散装量、率这个中心不放松。年初省散办把散装水泥目标任务细化、量化,与各市散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量率的考核作为各地区的必达指标,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年末考核的主要依据,实行奖优罚劣。上传下承,各市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县(市、区)和相关水泥生产企业,形成了有效的考核体系。一年来,全省各级散办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省散办按季组织召开各市散办主任例会,每次会议明确一个主题,对发散中中存在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剖析,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各市、县把发展散装水泥列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把提高散装水泥量、率作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切入点。镇江市年初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与辖区的县(市)政府的负责同志签定目标责任书,把散装水泥量率的考核纳入政府行为,淮安市发展散装水泥及商品混凝土领导小组,不仅与县(区)发展散装水泥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状,还与相关水泥企业和商品混凝土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立体式目标奖惩考核机制。周密的部署和严格的考核,是我省2006年散装水泥量率保持高位增长和稳步提升关键所在。

    (二)抓好两个重点 

    一是抓好“十五”的总结和表彰大会的筹备工作。“十五”是我省散装水泥快速发展期,也是奠定水泥散装化基础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群策群力,采取了诸多的好做法和新举措。为了总结成绩,彰显先进,我们积极筹备召开“十五”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会议会议筹备期间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散办的高度关注,各地从发、运、用等环节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形成了近50篇的汇报交流材料,省散办在审阅筛选的基础上,挑选了27篇材料汇编成册,供各地借鉴学习。省经贸委和建设厅还对在发散过程中涌现出的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103个先进集体和143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二是抓好“十一五”规划的修订、完善与发布。在2005年形成规划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并于2006年2月份在网上公布征求全社会意见,共征求到省内外意见几十条;在广纳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对规划意见进行汇总修改,并邀请省经贸委、省建设厅、东南大学、省建科院及部分散办领导和专家进行研讨论证,专家们结合江苏经济的发展趋势,对规划的架构、目标确定的科学性以及措施的可操作性等问题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形成了较为科学、全面、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江苏省散装水泥“十一五”发展规划》,并由省经贸委、发展改革委、建设厅联合发布。我省是全国率先发布“十一五”散装水泥发展规划的省份。

    (三)实施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专项资金征管力度。为了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年初,根据商务部文件精神专门印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各地根据《办法》要求,认真总结在征收、管理中好的做法,排找管理中的差距,并及时整改。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省散办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项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各级散办对专项资金征管认识普遍提高,所有单位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杜绝挤占、挪用、平调专项资金现象;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范围和报批程序,资金退返依法办理,透明公开。通过检查,还对以前年度沉淀的资金进行帐务调整,补缴省统筹资金。

    二是加强预拌砂浆推广力度。今年以来,我们特别重视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配合东南大学编写了《预拌砂浆技术规程》,结合规程的实施,由省经贸委和建设厅联合召开了预拌砂浆推广动员大会。为了学习国内外在预拌砂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省散办先后多次组织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和相关散办赴上海和欧洲学习取经,了解掌握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我省推广该项工作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在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省散办起草了《关于加快我省预拌砂浆发展的意见》,于2006年10月底由省经贸委、建设厅、发改委、环保厅和建筑工程管理局联合颁布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我省预拌砂浆的发展指导思想,确定了目标任务和推进时间表,提出了加快预拌砂浆发展的具体措施。目前,苏州、扬州等新建的四家大型预拌砂浆企业已投入运行,新兴的特种砂浆企业已达80家。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力度。今年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形势,宣传“落实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措施,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要求,各级散办充分利用“一报一刊一站”和当地新闻传媒,向社会各层面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重大意义。省散办坚持双月一期《散装水泥简报》制度,宣传国家、省有关发展散装水泥的大政方针,报导各地在发散中好的做法、举措和新的管理理念以及散装水泥技术发展趋势。各地从实效性、针对性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镇江市两会期间,在散办的努力下,由1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散装水泥,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议案》,并转交政府督办,有力地提高了政府对散装水泥的关心和重视程度;无锡市在宣传周期间,市经贸委等8家单位在中心商务区广场举办了大型宣传专题,开展了《散装水泥与我们》有奖征文活动,在《中国建材报》上发表了《五年跨越,散果累累》的长篇报导,进一步扩大了散装水泥的社会影响力;常州、南通、淮安、盐城、扬州等地,把宣传工作渗透到社区、农村以及施工现场,充当用散“宣传员”、用袋“监督员”和禁现“守门员”,使发展散装水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巩固四个成果 

    一是巩固和发展示范县创建成果。“十五”期间,我省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有16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和省级验收。为了巩固示范县创建成果,发挥示范县的典型引路作用,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发散达标县创建活动。首先,根据全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散装水泥的实际情况,通过上报、筛选确定了金坛等30家县(市、区)作为“十一五”期间达标县创建单位,由省经贸委发文公布(苏经贸环资[2006]63号);其次是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十一五’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考核验收标准》。在《“十五”示范县考核验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散装水泥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村发散工作的新特点,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起草了《江苏省‘十一五’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考核验收标准》,由省经贸委以苏经贸环资[2006]219号文件发布实施。2006年底,又有金坛、靖江、海门、泗洪等四县(市)先后通过了省级验收。

    二是巩固和发展“禁现搅拌”成果。“禁现搅拌”被列为今年我省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工作之一。在13个省辖市相继完成“禁现搅拌”任务后,又把张家港等39个县(市、区)列为“十一五”“禁现搅拌”试点单位。省散办制定了“禁现搅拌”的考核实施细则,由省经贸委和建设厅以苏经贸环资[2006]749号文联合发布实施。

    为了把“禁现搅拌”工作做细,专门召开了“禁现搅拌”会议,对“禁现搅拌”工作提出了要求,对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部分县、市作了经验介绍。由于各级政府重视,散办工作扎实,今年“禁现搅拌”工作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省90%的县(市)建立了混凝土生产企业,为全面实现禁现奠定了基础。张家港、高淳、昆山等10多个县(市)出台了县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管理规定,基本完成了禁现任务,苏北各县(市)也有了良好的开端,靖江等地农村建房已开始使用预拌混凝土。

    三是巩固和发展科技兴散成果。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在推广应用“十五”的技术成果方面下工夫,天印公司生产的预拌砂浆终端物流系统已在省内外广泛使用,特别是砂浆储存搅拌设备占领了上海大部分市场;南通长城机械厂的带计量和收尘的散装水泥流动罐,已成为江苏和浙江部分地区水泥生产和使用单位的首选产品;通州研制的农村小型散装水泥罐遍及该市的各个乡村,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在推广已有的科技成果的同时,各级散办也非常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今年共立项了13项科研项目,包括无锡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开发的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南京天印专用汽车公司研制的砂浆专用背罐车,东南大学、三龙公司研制的降低建筑商品砂浆成本关键技术研究(砂浆专用水泥),南通长城通用机械设备厂开发的散装物料高效螺旋卸船机,常州市凯通液流器材厂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搅拌车油路散热器,常州科杰建筑材料厂研制的超细(玻化微珠)砂浆等等。为了配合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省市县三级散办分别投入适量的引导资金予以扶持,目前,上述技术或产品,已分别进入生产试制和实质性攻关阶段,必将对提升我省散装水泥工作档次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是巩固和发展队伍建设成果。实现全省水泥散装化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有一支思想硬、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今年以来,各级散办把加强散办职工队伍建设、实施素质工程,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第一是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散装水泥的发展,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散装水泥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省新出台的发展散装水泥政策文件,分析当前发散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理清工作思路,努力创新观念和机制,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全省的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第三是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今年省散办分别对财务、统计、宣传进行了培训,规范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第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各级散办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足,制定规范管理、秉公执法、服务企业、文明诚信的各类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规范队伍的行为,用制度来改进队伍的作风。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今年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和不足:

    (一)政策规章相对滞后。发散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滞后于散装水泥发展形势的要求,原有的发散政策已难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发散工作进一步开展,迫切需要研究制定新政策,建立长效的法规体系。

    (二)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全省散装水泥发展水平有了全面提升,但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相对扩大,个别地区散装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30多个百分点;大、小水泥企业之间差距明显,一些小企业的散装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三)专项资金征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地方以招商引资之名,随意减免;个别单位存在专项资金挤占、挪用现象。

    (四)少数地区没有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农村达标县创建、预拌砂浆试点应用等方面。

    四、二OO七年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政策法规建设为基础,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一系列政策,坚持依法兴散;以增加散装水泥供应、使用量为中心,挖潜散装水泥新的增长点,突出抓好农村发散“达标县”创建、城市“禁现”和预拌砂浆推广工作;以强化资金征收为手段,注重投入,突出抓好发散综合能力的提升;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全面推进我省水泥散装化进程。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确保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7000万吨,力争7200万吨;确保平均散装率达到62%,力争完成63%;确保综合发散能力突破7400万吨,力争达到7600万吨。

    2. 确保5个、力争7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达标县验收;确保12个、力争16个县(市、区)完成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任务。

    3.苏南每个大中城市培育1-2个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苏北有条件的城市做好预拌砂浆建站调研工作,争取苏南大中型建设项目开始使用预拌砂浆。

    4.确保全省专项资金平均征收率不低于85%,省管企业征收率达到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推进散装水泥工作。在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国务院[1997]8号函、国发[2005]21号文件、《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以及省政府158号令等发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发展散装水泥条例”的调研工作,为下一步“条例”起草做好理论和资料准备;结合国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的出台,制定江苏实施细则;强化《预拌砂浆技术规程》的实施和技术培训,制定预拌砂浆预算定额。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率先出台相关规章,把江苏的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

    2.扩大“禁现搅拌”范围,力争预拌砂浆推广应用有较大的突破。在巩固“十五”“ 禁现搅拌”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禁现搅拌”范围,大力推广和使用预拌砂浆。被省经贸委委和建设厅列入“禁现搅拌”范围的39个县(市、区)散办,要密切配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加强对产、运、用的服务协调。保证列入2007年“禁现搅拌”的县城区全面完成任务。各地要按照《关于加快我省预拌砂浆发展意见》的要求,做好生产和使用的试点工作,力争预拌砂浆推广应用有较大的突破。

    3.加快达标县创建步伐,全面提高农村用散水平。30家列为“十一五”达标县(市、区)创建的单位,要认真对照创建标准,把创建工作作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创建工作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散办要汲取先进的经验,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创建模式和相应的创建措施,对照“十一五”达标县的创建标准,按照考核内容,逐条落实,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创建单位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在创建过程中,要按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商改字〔2006〕65号)的要求,做好乡镇和自然村散装水泥销售的网点建设。

    4.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高相对薄弱地区的散装率。目前,还有部分水泥高产区的散装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地区除了要提高发散意识、加大发散力度外,更要借助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坚定不移的淘汰技术落后的“小水泥”,彻底摆脱散装水泥发展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 

    5. 强化专项资金征管,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强化专项资金征管,是我们历年谈的老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国家在严格清理各种收费的情况下,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能够得以保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项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散办都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要做到应收尽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减免、缓缴专项资金;要加大审计检查力度,严肃资金投入使用纪律,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挤占、平调、截留和挪用现象的发生,今年将继续组织对全省专项资金的审计检查,同时做好新老政策的衔接工作,彻底解决历年沉淀的预收款未结转问题;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限制袋装,鼓励散装”杠杆调节作用,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征收和返退手续,对销售包装水泥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征收专项资金,对于没有达到散装水泥使用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一律不退还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散装设施装备建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 

    6.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进一步提升江苏散装水泥的科技含量。各级要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装备,促进散装水泥设施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要建立以生产企业为创新主体、散办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积极参与的创新工作体系;要围绕发展散装水泥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重点攻关,组织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要加大政策支撑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有效投入,培育科技兴散的良好环境条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7.坚持不懈地广泛开展散装水泥宣传工作。各级散办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注重发散宣传的广泛性、针对性、实效性,要把广泛宣传散装水泥的重要性及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联系起来,强调发散与循环经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扩充宣传内容,提升宣传档次。强化全民对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意义的认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散装绿色事业的发展。

    8. 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狠抓队伍作风建设。明年将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一年,散办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向主管部门、编办、财政等汇报散办机构现状以及国务院文件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争取各方面理解和支持,解决散办定性和经费渠道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发散工作需要,必须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各级散办要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进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队伍行为;要加强职工政策法规教育,依法行政,完善执法条件和手段,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改进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