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并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水泥并购>并购历程
  • 暂无资料

中国建材一次性与10家水泥企业签订收购框架协议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11日 作者: 刘伟勋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字体:
    产能过剩、低价倾销使得江浙地区的大量民营水泥企业深陷亏损,却为国内最大的建材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下称中国建材集团)带来了大举整合的机会。 

    中国建材集团在港上市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下称中国建材)日前发布公告称,已与华东地区的10家民营水泥企业签订了收购意向书或框架协议,还计划与另外一家水泥上市公司江西水泥(000789.SZ)成立一家注册资金10亿元的合资公司。

    中国建材通过此次收购迈出了产业布局的关键一步,从以往的主战场淮海地区挺进到市场容量巨大的江浙地区。借助央企得天独厚的政策和资金优势,依靠并购重组不断做大的中国建材正在加速扩张,其“行业整合者”和“外资对抗者”的面貌也日渐清晰。

    逢低出手

    尽管是后来者,实力在行业中也并非数一数二,但中国建材在水泥大省浙江却出人意料地受到民营企业的集体追捧。

    “中国建材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次收购会如此顺利。”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告诉本报,中国建材与大部分民营水泥企业接触不足半年就达成了并购意向,部分已倾向于卖给外资的民营企业甚至改变主意,投靠出价更高的中国建材。

    本报获悉,中国建材目前已对上述部分企业展开审计评估,下一步将商定收购和合资的具体细节。借助此次规模庞大的并购,中国建材的水泥产能从2100万吨激增到5000万吨左右,行业排名从第六跃居前三,直逼业界霸主海螺水泥( 56.87,1.87,3.40%)(600585.SH)。

    中国建材此次计划收购的10家民营水泥企业中,除安徽菲达水泥外,其余9家全部位于浙江,分别是浙江中利达集团、立马水泥、芽芽水泥、申河水泥、天基水泥、何家山水泥、桐星水泥、众盛建材及众盛水泥。这些民营企业出让的股份从50%到100%不等,对应的水泥总产能接近2000万吨。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建材进入浙江之前,上述民营企业中的部分企业曾与外资进行过多次谈判,个别企业即将与外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中国建材2007年上半年才开始与这些企业进行接触,接触时间最短的不足一个月,但很快达成了收购意向。

    据水泥专家、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分析,中国建材“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是较外资出价要高。同时,由于浙江水泥市场产能过剩,企业大打价格战,行业效益已连续三年下滑,很多企业已经难以为继。

    浙江省水泥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2006年的水泥产量接近1亿吨,位居全国第三。由于水泥成本不断上升,而价格却因企业争夺市场而下跌,全行业已连续两年出现阶段性亏损。2006年年底行业虽扭亏为盈,但亏损面仍达到39%,企业经营困难,效益较差。

    “很多民营老板感到无利可图,他们无意在周期性很强的水泥行业长期投资,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退出。”刘作毅说。

    不过立马水泥副总经理樊玄飞告诉本报,他们选择中国建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价格,而是希望由中国建材牵头,带领当地的民营水泥企业走上行业整合的道路,改变企业因低价倾销而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困境。

    此前,在浙江省水泥协会的协调下,部分水泥企业曾尝试限产保价,但由于缺乏资本纽带和约束力,效果不如预期。一些企业意识到,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

    “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实力相差不大,相互兼并有一定难度。中国建材是大型央企,有资金和政策优势,整合起来比较容易。”樊玄飞说。

    而长期在淮海地区发展并已成为当地水泥龙头的中国建材最近两年一直在寻找新的目标市场。中国建材董事会秘书常张利表示,公司有意在东南部地区发展水泥业务。公司在2006年报中也已披露,将积极把握行业整合机遇,稳步加大并购力度。

    “当地企业希望整合,但找不到龙头企业。中国建材希望开拓市场,有整合的需求。他们走到一起十分自然。”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说。

    对于中国建材而言,对民营水泥企业进行收购之后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推进整合,尤其是在产能过剩、价格战盛行的浙江。

    如能顺利完成对9家浙江民营水泥企业的收购,加之此前与尖峰集团( 8.75,0.63,7.76%)在浙江的合资企业,中国建材在该省的水泥产能将超过2000万吨,约占全省产能的20%左右,与三狮、红狮等区域大型企业同属第一梯队。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且销售半径受限的水泥行业,这一份额使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仍面临当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看来,由于收购的民营企业在体制机制、运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与中国建材大有不同,将这些分散在各地且独具个性的民营企业整合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实体,并不是一件易事。

    “整合的目标是削平‘山头”,但手段上要照顾‘山头’”,雷前治曾向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建议,要尽快推进企业的一体化经营,包括销售、采购、进出口、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进而实现品牌统一。

    中国建材董事会秘书常张利告诉本报,公司正在进行收购的细节工作,目前尚未制定下一步的具体整合计划。

    本报获悉,中国建材有意将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收购和合资的水泥企业组合到一起,组建南方水泥集团,总部位于上海,还计划与各种金融机构包括海外私募基金进行合作。

    目前,中国建材主营水泥业务的核心子公司是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分析,南方水泥集团有可能成为与中联水泥并列的子公司,运营中国建材在华东地区的水泥业务。

    “‘南方水泥集团’只是一个意向性的想法,还没有经过董事会研讨和审议。”中国建材董事会秘书常张利说。

    尽管南方水泥集团目前仍存变数,但中国建材加速行业整合的意图已经确定无疑。在中国建材的四大业务板块中,水泥是分量最重的首要板块。该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建材将发挥央企的行业骨干作用,在水泥行业实施战略重组,加大并购力度,提高区域竞争优势。

    而水泥行业集中度低、供过于求的现状,也为中国建材推进行业整合提供了机会。目前全行业约有企业5000多家,平均规模远低于国际水平。2005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水泥总产能仅相当于法国拉法基集团一家公司的产能,其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足15%。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水泥行业将会出现大动荡、大改组。而中国建材这样的央企有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支撑和产业基础,拥有很多收购机会,并有望成为与外资抗衡的关键力量。

    目前我国排名靠前的几家水泥企业,除中国建材外,基本都已被拉法基、海德堡、CRH等外资巨头控股或参股。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