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辽宁水泥>建材协会
  • 暂无资料

辽宁水泥“谁主沉浮”

更新日期: 2008年04月18日 来源: 辽宁省水泥协会 【字体:

    2006年9月,国际水泥巨头海德堡水泥与辽宁最大的水泥企业工源水泥集团签署协议,收购其80%股权。当所有人都认为双方合作几成定局的时候,但海德堡水泥最终却功败垂成,当尘埃落定的时候,重组方已是山水。惊讶之余细观辽宁水泥,业内人士戏称,辽宁水泥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

    一、冀东、天瑞、山水试比高

    辽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上先后曾有6个地方割据政权在此建立国号,定都而闻名,也涌现了曹雪芹等青史留名的文士,然而,近来辽阳以其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受到了众多水泥巨头的青睐,冀东水泥、天瑞水泥、山水集团等都在此拉开了架势要大干一场。

    辽阳只是冰山一角,同样的竞争同样在另外两个传统产区大连和本溪上演。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国水泥工业发展规划,辽阳、大连、本溪和朝阳这几个城市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传统产地讲,辽宁水泥有大连,辽阳、本溪和辽西四个主要产地,沈阳、大连两个主要市场,旺季的时候,用水泥业内人士的话讲,有多少水泥都填不满沈阳、大连这两个‘无底洞’。

    客观地讲,最先吹响进军辽宁水泥市场的是冀东水泥,在其“十五”期间所实施的“三北”(巩固华北、挺进东北、开拓西北)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冀东水泥从2000年开始进入东北市场,2002年,冀东水泥开始发展辽宁市场。针对沈阳市场,2002年冀东水泥与鞍钢合资组建鞍山冀东水泥公司,建设日产4500水泥熟料生产线。之后又在收购辽阳千山水泥公司未果的情况下,在辽阳建设了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在沈阳投资兴建了年产100万吨的粉磨站,可以说冀东水泥在辽宁市场率先布点,捷足先登,抢占了市场先机,当大家都以为冀东会在辽宁有更大的动作的时候,冀东却放缓了在辽宁发展的步伐,冀东只进入了沈阳这个目标市场和辽阳这个传统产区,个中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冀东已经坐失了占领辽宁市场的最佳时机,从战略角度讲,冀东只占领了辽阳一个点,沈阳一个目标市场。有消息说冀东计划在大连、辽阳和葫芦岛建新线,但和可惜的是拥有两个“第一”:国内第一条现代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一条日产4000吨国产化示范线的冀东水泥,曾和海螺集团分享中国南北水泥的水泥巨头,其未来却最让人无法猜测。因为天瑞和山水来了。 

    如果说冀东占领了一个点,天瑞一进来就占领了两个点,两个主要市场。当冀东裹足不前的时候,2005年,河南天瑞集团登陆大连长兴岛,悄悄进入了辽宁市场,而且出手就是大手笔,计划建设两条日产5000水泥熟料生产线,由此拉开了进军辽宁水泥行业的序幕。当大连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的时候,天瑞水泥又瞄准了沈阳市场。在大连建设第二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的时候,在辽阳建设2条日产4000吨生产线的一期工程也顺利核准,并开工建设。

    后来者居上,用来形容山水水泥最不为过。就在天瑞正在盘算自己的生产线建成后熟料产能将达到620万吨,成为辽宁水泥行业的老大的时候, 山水来了,山水的到来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不是因为它是国内第二大的水泥企业集团,也不是因为它是第一次走出山东,一是因为它一来就占领了三个点,计划在大连、辽阳、本溪建设7条日产2500-5000吨的生产线,在沈阳建设大型粉磨站,目前大连日产4000吨线和本溪、辽阳的日产5000吨生产线已经开始设备招标。二是因为它在辽阳和本溪的投资采取了并购的方式与辽阳千山和本溪工源合作。

    有关专家认为,冀东、天瑞和山水,谁在这次角力中胜出,谁就真正占领了辽宁市场。

    二、辽宁水泥市场为何倍受青睐。

    资本都是逐利而动,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一个是成本,一个是市场。其实无论是冀东、天瑞,还是山水,他们都不是最找看中辽宁乃至东北市场的,据业内人事透漏,拉法基,海德堡都曾试水辽宁市场,都与工源、千山进行过深入接触,但都无果而终。甚至在山水与工源携手前,如前所述,业界普遍得到的消息,重组方是国际水泥巨头海德堡水泥集团,为何辽宁水泥市场能够引如此众多英雄竟折腰。首先是市场,辽宁的水泥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把辽宁和山东的水泥市场做以比较,近年来,两省的水泥产量增速和双方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并不匹配,山东的水泥产量达到1亿吨,而辽宁却在3000万吨左右徘徊,每年几千万吨的量差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想象空间,特别是自中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众多大项目纷至踏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国前列,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巨大的基本建设市场未来发展前景无一不刺激水泥巨头抢滩登陆。同时,辽宁有丰富的作为水泥生产主要原料的石灰石资源,翻开中国水泥发展十一五规划,大连、辽阳、本溪和辽西做为石灰石资源地区跃然纸上,而且品位上乘,辽宁还有大量的技术人才,老国有水泥企业为水泥行业培养了大批水泥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更为重要的是当地的工资水平也非常理想。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辽宁的水泥价格水平处于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更为难得的是,辽宁水泥市场,至今没有出现一家龙头企业,缺乏领头羊,辽宁最大的水泥企业工源集团生产能力也就在300万吨左右,而且除一条日产25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外,其余均为干法中空窑,生产工艺落后,债务包袱沉重。可以说辽宁水泥工业用一盘散沙来形容决不为过,进军辽宁市场。将辽宁丰富的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和外来资本较强的资金、技术优势相结合的时候,无疑会为投资者创造出较大的利润空间。

    随着中国把东北作为发展的重点,辽宁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明显加快,辽宁市场对于中外水泥巨头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使中外水泥巨头在加强在中国的战略发展的同时,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在辽宁发展的机会。因而会在辽宁采取非常积极的发展战略。

    三、“并购”将成为主流

    和西部不同,辽宁有大量的存量,外来资本青睐的也是这一点。东北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的大本营,是中国工业资源最雄厚的地区,水泥行业也是如此,辽宁水泥工业在历史上曾经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大连、工源、本溪、锦西、小屯和抚顺等水泥企业都曾是国家水泥生产的骨干企业,堪称国宝。但是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国企包袱太重,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加之管理落后、产品单一、销售区域狭小,生产经营缺少核心竞争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的赢利能力急剧下降,银行贷款及利息使其不堪重负,有些企业银行债务都成了天文数字。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故而一步步走向衰落。辽宁水泥工业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步入低谷,辽宁的水泥产量全国老大下降到第15位,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和水泥企业的平均规模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参读过GE前CEO韦而奇先生自传的人会发现,韦而奇先生“数一数二”的战略几乎贯穿了其经营GE的全过程,GE如此,其它水泥企业也是如此。目前世界乃至国内水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致力于在其经营的市场区域内取得领先地位,它们在中国乃至辽宁的发展也秉承了这一思想,按照这一投资法则,与辽宁省内强势水泥企业的合作成为它们达到在辽宁领先的目标的捷径。

    这就预示着外来资本进入辽宁会首选重量级伙伴,在辽宁水泥行业占有重要位次的水泥企业会吸引它们的眼球,上文提到几个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工源水泥、千山水泥在计划经济年代都曾是中国水泥行业知名的国有企业,是国家重点水泥生产企业。工源这个品牌在辽宁水泥水泥市场有极高的知名度。大部分辽宁人不知道海螺,山水、冀东,但知道共源。

    山水和工源、小屯之所以会走到一起,是商业行为,一个是市场和利益的需要,一个是双赢的合作,不是双赢不可能合作。山水希望借工源水泥和千山水泥之力,依靠自身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优势,将其水泥业务从山东扩展到东北市场,奠定其在中国水泥市场的绝对优势。他们在合作之前曾是竞争对手,与这些国企合作 , 对山水来说 , 不仅是缩短了进入辽宁市场的时间 , 还获得了辽宁水泥企业中大批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和他们手中山水需要 , 但又不可复制或者复制起来需要更多时间的资源,同时也获得了合作伙伴在原有领域的资源和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继承了一片市场 , 并将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 突出竞争优势 , 形成自己的价值链。辽宁水泥企业强大的品牌优势与山水先进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利用辽宁低成本建立生产基地和充分运用辽宁的智力资本,有助于山水在辽宁市场上有所作为。能够广泛地参与东北振兴的项目和未来其他的项目。可以让他们在参与辽宁大型建设项目中迅速获益。

    并购已经是水泥行业发展的必然。水泥产业面临的整体状况是产能过剩,国家正在淘汰落后产能,而新上项目很难,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只能走并购的路子了。”

    利用外来资本发展水泥工业,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外来资本是否能够担负起这个责任还是未知数。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市场前景广阔,外资水泥企业和国内极大水泥巨头在中国蓬勃发展,辽宁本土水泥企业走到今天的地步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辽宁水泥企业的问题,也是很多东北企业的问题,相比之下工源和千山水泥的结局还算圆满,我们其他一些行业有类似情况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很多企业在与外来资本的合作过程中,政府都要出血。辽宁很多国有企业一外就灵的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辽宁国有企业的经营之道。难道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四、不容忽视的“内外”之争

    靓女谁都喜欢,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好的市场机遇必然会受到各方资本的关注,因此当中外水泥巨头看好辽宁市场的时候,省内资本也没有坐视不理,省内两大煤炭企业也开始考虑战略布局,沈阳煤业集团和铁法煤业集团也加快了进入水泥行业的步伐,沈煤集团在本溪的日产5000吨生产线08年上半年就将投产,并且计划在辽阳和沈阳新建2条日产5000吨和1条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业,有趣的是沈煤在本溪的项目与工源的项目都在本溪一个叫火连寨的地方,双方距离很近,用“短兵相接”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沈煤投资本溪的时候,也曾有意收购工源。当内资与外资的目标相同时,碰撞就不可避免了。
有关专家指出,从投资收益上讲,民间资本最好,外资次之,国有投资居末,铁煤和沈煤都是国有企业,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铁煤的项目和沈煤两条日产5000吨的项目都选择了和民营资本合作的模式,也许是这种国有-民营的混合经济在水泥行业的竞争中,更适合水泥行业的特点,对企业的发展更得心应手,铁煤集团水泥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证明了这一体制的优越性。当国有企业的正规化管理和人才优势与民营资本的务实经营相融合的时候,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会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但辽宁本土企业还处在自力更生阶段。还没有学会跑马圈地。
这是中央振兴东北战略提出来之后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水泥行业的的一场激烈竞争。也预示着今后辽宁水泥行业的重组会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随着中外水泥巨头在国内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也许将会上演更多的并购大戏。鉴于众多投资者集中在辽宁这个狭小的市场内,辽宁水泥行业将是一个不断重组、整合的过程,谁将成为辽宁水泥行业的老大,更有待市场的考验。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