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综合报道>资讯详情

郭文叁借熊猫救海螺

更新日期: 2005年11月01日 【字体:
    郭文叁的海螺水泥获得新资金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也向中国迈出关键一步
 
  -本报记者 张雁
 
  “我们很高兴找到一种金融工具可以帮助海螺水泥这样的中国企业成长。”国际金融公司(IFC)东亚太平洋局副局长冯桂婷说。
 
  她口中的“金融工具”指的是国际金融公司于本月发行的价值人民币11.3亿元 (1.396亿美元)的10年期熊猫债券,这是境外金融机构首次获准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国际金融公司也由此成为首家在中国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债的外国机构。
 
  由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此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只能用于中国境内企业的融资,国际金融公司把这笔钱分成三份贷给了海螺水泥等三家国内民营企业,期限为10年。其中海螺水泥一家就获得了6.5亿,占总筹资额的50%。
 
  郭老板闷声发财
 
  “(熊猫债转贷款)十年期的贷款利率比国内一年期都低,而且无需担保,无任何附加条件。”海螺水泥的财务负责人朱忠平兴奋地私下里告诉记者。
 
  海螺水泥董事长郭文叁捡了个大便宜。
 
  说郭文叁是“新徽商”有点勉强,他是山东人,先插队后从军,1978年上海同济大学毕业,1980年进入宁国水泥厂工作。从技术员干起,一直到当上厂长,积20年的苦功,他领导下的工厂从一个县级小水泥厂成为全国最大、国际知名的水泥生产企业。
 
  能把一个县级小厂玩转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像郭文叁这样胆大:不给政府的“胡子工程”买单,拖来拖去硬是把这个烂摊子吃掉变成了自己的一份优质资产: 1996年7月铜陵水泥厂建成投产,很快就达到设计产量。这个筹建时间达12年之久、差点烂掉的“胡子工程”变成了海螺下属的骨干企业。
 
  虽然海螺水泥是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的公众公司,但关于其董事长郭文叁的公开信息却极其少而单调。
 
  在有限的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的记录中,他开口闭口也就是海螺水泥的业绩、公司治理等老生常谈,让再善于捕风捉影的记者也挖不出一点猛料。他永远笑容可掬也永远滴水不露。
 
  与众多国内企业老总相比,郭文叁属于敢于要钱和善于要钱的那一类。1997年10月海螺水泥在香港上市,恰逢中国电信也要上市招股。在境外投资者的眼中海螺只是一家地方水泥厂,当然敌不过财大气粗如日中天的电信老大,郭文叁发现风头不对,当机立断抢先发股,赶在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香港之前以每股2.28港币成功发售。发行当天香港恒生指数从15820点跌到11000点。“只要迟几天就有可能(发行)失败。”建筑材料专家、海螺水泥独立董事王燕谋说。
 
  熊猫债券于2005年10月10日发行,10月18日就宣布给予海螺水泥转贷款,为什么会这么快呢?面对《时代人物周报》的提问,郭文叁只是简单地说“我们和国际金融公司早就开始了接触”。据了解,国际金融公司对海螺水泥的调研至迟在年初就已开始。
 
  而世界银行与海螺水泥的接触要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内地世界银行贷款的一揽子水泥项目建设计划中,经过多年努力大多半途而废。最后成功投产的只有三个点,其中两个企业——铜陵水泥厂和宁波水泥厂先后都被海螺水泥所收购。从此海螺水泥成了世界银行指定的熟料生产基地。
 
  “郭文叁是我很佩服的一个企业家,他非常善于学习。”国际金融公司高级投资官员李耀说。
 
  在怀抱“熊猫”的同时,郭文叁也不放弃在国内发行短期企业债的计划。他乐观地表示:由于在技术和环保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海螺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公司下一步将选择战略位置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并购,不放过机会。
 
  “熊猫”冲击波
 
  国际金融公司东亚和太平洋局局长何嘉伟说:“发行债券是IFC发展中国本地金融部门和资本市场大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相对于中国债券市场一年13000亿的发行量来说,11.3亿不算多,但这个个头不大的“熊猫”却创造了很多的“第一”:
 
  无担保、无外部评级、适用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国内会计准则;不向税务部门交纳一分钱税费,债券收益率高于同期国债。这样的债券发行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但对于国际金融公司却是常规。迄今为止,这家国际多边机构已经在33个国家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章程发行了债券。
 
  “海螺水泥在国内银行业的信用评级是AAA,但我们拿着这个报告给他们(国际金融公司)看时,他们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评价体系,我得说他们那个比国内的标准更为严格”。海螺水泥的朱忠平说。
 
  随着2006年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限临近,外资金融机构加紧了对国内优质客户的争夺。而国内银行限于自身因素却难以更加灵活地同外国同行竞争。《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像“熊猫”转贷款这样的无担保贷款方式在国内银行难以做到。
 
  熊猫债对国内债市的冲击更为直接。随着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两家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外资跨国企业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
 
  人们都知道中国有一个萎靡多病的股票市场,但不一定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多病而狭窄的债券市场,更很少有人关心长期裹足不前的企业债市场。这个市场从表面上看一切与成熟市场无异:有发债主体有担保机构有信用评级,但事实上所有的企业债都由政府批准发行,由行政定价,由银行担保,而信用评级更是形同虚设。不管企业还得起还不起,偿债风险都由政府或是银行承担。
 
  “当前一些证券公司出现问题,需要清盘或重组,都可以看到当年承担企业债违约所留下的历史包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
 
  面向机构投资者、建立市场约束及严格的内部风险监控体系,这都是境外机构在发行债券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熊猫”债的出现既给我们提供了示范,也在竞争层面对国内金融机构敲起了警钟。
 
  “我们想为中国银行界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国际金融公司冯桂婷的话语中透出一种职业自豪。
 
来源: 时代人物周刊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