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刘鹤: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更新日期: 2005年12月15日 【字体:

    议题一:中国及世界宏观经济预测

  李剑阁:下面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做一个发言,刘鹤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过去他长期在国家计委工作,曾经也担任过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副主任,他是中国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五十人论坛”的发起人和主持人,他曾经在哈佛大学获得过MPA的学位,现在请他发言。

  刘鹤: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年会和大家共同讨论关于经济政策的问题。大家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这次会议全面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学习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我想简要地对两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一些非常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关于今年中国国内经济的表现。今年中国经济总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理解中国今年的经济我想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背景:第一,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我们常常说的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第二,中国正在走向大国的开放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影响日益加深。通过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出现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平稳,活力比较强这么一个总的格局。现在统计部门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增长9.4%左右,物价水平不会超过2%,投资可能增长25%左右,消费可能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

  另外,我们感觉到在比较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经济可能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的来看,可能有两个问题我们是要重视的,第一,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及其不良后果开始出现,特别是在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煤炭、水泥等等,我们常常称为重化工的行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另外,在汽车、纺织等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是潜在的,可能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前一阶段过度投资的一个必然结果,目前已经出现了某些物价的回落、效益的下降、库存的增加,及亏损面的扩大。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银行一些新的压力。这是第一个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问题。

  第二,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也需要重视,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现在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贸易顺差在今年这么凸显?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想法,感觉到除了国内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以外,可能有几个原因我们是需要重视的。

  首先,是世界经济本身发展不平衡,世界增长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而制造业的供给最近几年一直向亚洲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加快的趋势在不断强化。由于亚洲国家国内的需求难以消化快速增长的生产能力,必然会扩大出口。这是第一个背景因素我们需要重视的。

  第二,中国目前又处于一个加工、组装车间这么一个位置,很多邻国的出口都要经过中国,最终生产产品再出口。在中国贸易顺差中,我们看到三资企业加工贸易的比重是比较高的,相当多的出口实际上在中国投资、进口原料、然后再出口。由于国际生产能力转移和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么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中国贸易顺差不断地增强,具有某种必然性。

  还有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原因,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过程中,我们的进口速度开始下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有很多东西希望进口,但是进口受到了明显限制,最近几年除了初级产品进口以外,国际市场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高级产品,这方面我们感觉到明显的压力。

  还有一个方面,中国目前企业出口的成本还没有完全覆盖,特别是有一些外部的成本还没有内部化,我们说环保的成本、安全的投入、社保、最低工资这些都还没有到位,这样使得中国企业的成本好象很低,但是如果一旦加入这些成本,可能企业的整个成本会发生变化。这是我简要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国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和主要的着力点。

  我同意这样的判断,明年的整个外部环境是比较好的,我们面临的外需不会出现大的减弱。从国内来看,经济仍将处于上升的周期,增长内在动力比较强,所以对明年中国经济总体判断非常乐观。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央政府确定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因为整个趋势没有大的变化,所以政策必须连续、稳定,并且根据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度的微调。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防止经济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对这一点我们始终高度关注。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刚才两个问题,刚才我提到的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个是解决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可能是明年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的着力点。刚才周小川行长说到中国是一个转轨的国家,可能说到中国经济政策,比大家理解的教科书上的概念宽泛的多。总体来看,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可能要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正确处理内需和稳定外需的关系,注重扩大国内需求。第二,处理好投资消费的关系,努力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三,比较好地应对出口进口的关系,在稳定出口、调整出口构成的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努力、各种协商,来扩大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进口,当然我们也需要进口必要的初级产品。第四,在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将继续推动"走出去"的战略,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引导企业到境外投资,有序疏导国内总储蓄转化为新的投资。第五,抓住国内产能过剩的机会,加快国内调整的力度,现在是一个新的机会,我们要通过这个机会,来加快价格改革、反垄断改革、深化政府职能的改变,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同时也要稳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建设新农村,最终目的之一是扩大国内的市场空间。第六,抓紧完善各项社会政策,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要研究建立最低工资制度,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严格环境保护的标准,要实行更严格的安全标准,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内部成本真实地反映外部成本的变化。

  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互动可能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创造更好的世界宏观经济环境。谢谢大家!

    (以上为2006年《财经》年会发言稿)

来源:和讯特约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