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综合报道>资讯详情

台泥集团收缩战线:退出徐州海螺

更新日期: 2006年03月10日 【字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凤君 北京报道
 
  曾经宣称要买下徐州海螺水泥公司全部股份的台湾最大水泥企业——台湾水泥集团(简称台泥),已决意退出徐州,转战主力突破华南市场。
 
  放弃徐州水泥
 
  近日,台泥董事长辜成允向正在台湾访问的中国水泥网CEO邵俊证实,台泥已经决定将徐州海螺的股份全部卖出。将受让台泥名下股份的则是中国建材集团所属的中联水泥公司。
 
  徐州海螺水泥公司是海螺集团和台泥共同投资的万吨线水泥厂,于2004年9月28日在徐州市贾汪区点火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是江苏最大的水泥单线生产基地。按照合资双方约定,海螺集团对徐州海螺控股,并负责经营管理,台泥持股47%。
 
  然而,对于台泥单方面透露的出售股权的消息,中联水泥却于3月6日在中国水泥网上发表声明称,并未收购徐州海螺水泥股份。
 
  对于这份声明,3月7日邵俊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没有做过多评价。但劭表示,关于中联水泥收购徐州水泥之事,此前业界已多有传闻,而这一次是他在台湾访问时,台泥董事长辜成允亲自所说。
 
  与此相应的是,3月3日台湾“中央社”也曾发表文章称,台泥已下决心要把“徐州厂股权卖给中国建材集团所属的中联水泥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台泥打算卖掉徐州海螺的股份在业界早已不是秘密。而根据此前业界的传闻,徐州海螺水泥最终卖给海创和中联的可能性都很大。
 
  海创是海螺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子公司,由海螺旗下部分子公司、孙公司的8名高管和7750名职工通过四家工会投资设立。而中联公司则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一家水泥企业,目前业内排名第七。
 
  对于二者来说,无论谁接管徐州海螺水泥的台泥股份都显得合情合理。
 
  对于海螺水泥来说,原本就是徐州海螺水泥的控股股东,接手台泥出让的股份,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事。毕竟徐州海螺经过多年经营,现在刚刚才露出盈利的曙光。
 
  “而对于中联水泥来说,收购徐州水泥与中联的整合战略非常吻合。”北京世纪隆鑫投资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马宏兴称,中联水泥将现阶段市场战略布局定位于“控制中原,辐射京津,沿陇海一线成片形成大区域控制”。目前,在控制中原的市场战略中,中联水泥已经形成河南南阳、山东鲁南、江苏巨龙的布局。
 
  正因如此,中联水泥对江苏市场十分重视,希望通过三年时间夺得苏北老大位置。而如果拿下徐州海螺水泥部分股权,无疑将可以加速其计划完成。
 
  收缩战线
 
  台泥董事长辜成允曾公开表示,台泥和海螺是“兄弟关系”。 二者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此2000年8月投产的安徽朱家桥粉磨厂。
 
  2004年4月,台泥透过转投资香港水泥公司名义,以人民币1.18亿元(约合新台币4.7亿元),取得当时仍在建的徐州海螺47.5%股权。2005年3月,台泥表示,将斥资5.3亿元新台币,买下徐州海螺水泥厂剩余的52.5%股权,跃升为在大陆水泥产能最大的台商。
 
  去年9月2日,辜成允在与徐州市长李福全会见时,对徐州也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徐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台泥将继续发展与海螺集团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天上午,辜成允还参加了徐州海螺公司董事会,并就台泥与徐州海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多项共识。
 
  按照常理来判断,台泥投资徐州的决定似乎并没有错。
 
  江苏省建材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江苏石灰石资源高达250亿吨,对于资源相对缺乏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十分难能可贵。所以目前来江苏发展的外地水泥企业很多,其中就包括中联水泥、海螺水泥和台泥。
 
  从地理位置上讲,徐州海螺的选址也非常优越。徐州位于江苏省最北部,向北可以阻击山东水泥的进入,向南可以维护江、浙市场,并可通过便利的水上交通直接辐射至一些临近国家。
 
  但现实情况却并不如计划中乐观。
 
  据了解,由于前几年水泥行情看好,各大企业纷纷到江苏投资设厂,使近几年江苏水泥成倍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2005年江苏水泥工业产量分别达到5000万、6000万、7000万、8000万、9000万吨,水泥产业增幅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已经严重供大于求。
 
  “如引激烈的竞争,如此大的产量,台泥就是拿下徐州海螺水泥恐怕日后售销、原料、运输也会成为很大问题”。马宏兴认为,水泥行业是一个对原料和市场要求都很严格的行业,一味地拉长战线或者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产都会有很大危险。
 
  事实上,这种危险目前已经有所显露。记者从江苏一些水泥企业获知,该省大部分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据了解,台泥选择进入徐州,与其最初进入大陆时制定的市场策略有很大关系。相关资料表明,最初台泥曾计划把华东、华南、西南、华北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中国水泥协会一位人士分析认为,台泥选择退出徐州海螺,主要目的是为了收缩战线,适应其在大陆的新市场战略。
 
  争夺华南市场
 
  作为一个老牌水泥企业,台泥的外部市场并不止于大陆。目前,台泥的内外销比例已经达到了50%,其中外销最多的是美国。虽然台泥已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在大陆的市场份额还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台泥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也就是集中力量攻占某个区域。
 
  现在看来,台泥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正积极把其在中国的发展主战场集中在华南地区——广东、广西和福建。台泥方面亦指出,此次出售徐州海螺水泥所得资金将全部投资到华南地区。
 
  在华南战略中,广东英德成为重中之重。邵俊说,英德是广东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具有明显的交通、资源和能源优势,是广东重要的建材基地,目前已经有海螺和台泥两家企业落户英德。
 
  海螺将在英德建设一个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2004年有2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并开工建设第三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去年又有4条5000吨线开工建设。
 
  台泥的2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也在加紧建设中,有望于年底建成投产;二期2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项目的土地也已平整好,计划今年动工。
 
  不过业内担心,台泥和海螺近期的发展重点都放在了华南地区,特别是在广东英德市隔江同期建设11条5000吨水泥生产线,又都在广西建设了四、五条5000吨线。面对同一个市场,两个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一触即发。
 
  对此,辜成允表示,华南有1亿吨的市场需求量,英德台泥4条线只有1000万吨,英德海螺生产线也只有1500万吨。总体上讲,华南的市场机会很多,台泥凭借多年水泥制造经验,也可以很好控制成本。
 
  “我们相信自己是有竞争优势的,我们的市场策略也很灵活。” 辜成允同时向媒体透露,今后“不排除和中国大陆海螺水泥集团继续合作,并到其他地区设厂的可能”。
 
来源:新浪财经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