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离不开资源条件,但资源是地质条件形成的。于是乎有的行政区域内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又在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域内,要形容的话,就是所谓“得天独厚”。
既然资源条件是先天的,其水泥生产能力的配置就得考虑资源的先天条件。如果说,先天不足,就没有必要硬着头皮上,也没有必要“创造”条件上。
水泥是短腿产品,销售有合理的半径范围。资源缺乏地区,腿可长一些。如果生产能力配置采取在石灰石矿区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消费点建粉磨站的方式,则熟料的腿还可更长。
因此,如果在行政地域内,没有资源条件,或资源条件有限的话,就没有必要非得在行政地域内建设水泥生产线,或者水泥熟料生产线。倒不如鼓励本地现有水泥企业去邻近省转悠,选择与本地交通方便的矿点,并综合其他条件,建设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本地建设水泥粉磨站,还可消纳本地“产”的固体废弃物。
水泥产品的地域性强,但决不能用“自己动手,丰以足食”的自给自足方式规划水泥工业的发展。如果本地域内资源条件并不好,就没有发展熟料基地的必要。要从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出发,规划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看到数字水泥网转引《天津日报》的消息“天津确定水泥发展新目标 立窑生产将淘汰”,消息中称,到2010年前关闭或转产天津市所有立窑水泥生产线。这消息很受鼓舞。但看到“根据本市资源情况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立本市水泥熟料生产基地”的消息,又感到困惑。因为天津市的资源条件有限,而河北省相对资源条件较好,联手发展岂不更好!
来源:数字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