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在歌唱:做实云南大后方 南眺缅甸大市场

——海螺水泥“一带一路”东南亚发展采访纪行之二

来源: 来源: 海螺水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7日

    云南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里从陆上可直接进入东南亚和南亚。近年来,国家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使云南从开放“末端”归位于“前沿”。

    5年前,敏感的海螺人已开始在这里布局,目前已投资30多亿元,拥有6家工厂。

    阿诗玛的故乡是石林县,这里距昆明市80公里,我们在云南的采访先从“云南海螺昆明宏熙公司”开始。站在工厂可远眺到十余公里外的石林景区。

    步入厂区,繁花似景,移步皆景。没去过海螺工厂的人,很难想像,这里绿树成荫,亭台水榭。公司总经理孔繁强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他就住在厂区里的宿舍楼里,他说,其实厂里的PM2.5比市区要好。

    云南水泥市场目前兼并重组正在升温。其现状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导致水泥行业效益低下。

    数据显示,2014年底,云南省共有水泥企业227户,2014年利润率仅为2.65%,与全国31个省份比较,排名倒数第5位。2014年云南省水泥全行业仅实现利润7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了37%。

    显然,云南水泥必然会走向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集中,行业健康的大方向。

    海螺在云南市场是两条腿走路,兼并加新建。

    海螺的目标是,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大后方,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在云南实现市场占有第一,目前海螺仅是第四,但海螺人自信满满。

    记者所在的海螺昆熙工厂2014年5月并购,截止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累计缴纳各类税收730万元。通过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企业文化输出,海螺并购始终在走良性之路。海螺人归结为“标准化并购”,并有一整体完善的体系,这是海螺近二十年形成的财富。显然,在云南,海螺人要做的只是“严格复制”。

    “绿地、蓝天、碧水、红顶”,海螺在云南新建的高标准工厂同样坚持“标准化”建设原则。充分论证、布局合理、物流顺畅、外观优美、技术先进、装备优良是海螺水泥的设计原则,这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已近50的海螺云南区域总负责陈永波主任是个地道的老海螺,他一直与我们同行采访。他在海螺工作已近三十年,从安徽、浙江、陕甘、再到云南,他亲眼见证了海螺的高速发展。

    在云南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阿三龙村旁边,这里已建起了座现代化的海螺文山新公司。工厂依一座巨大的矿山而建,节省运输费用,海螺新建工厂几乎都在偏远处,但周边交通便利,324国道就在厂区大门口。海螺人说,“身处僻壤,却怡然自得”,标准化的办公楼、宿舍楼、餐厅、运动场等,一切和千里外的家乡芜湖海螺一样,只是工厂里的装备已是升级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装备。

    文山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项目计划投资18亿,目前一期项目实际投资约9亿。2014年11月29日熟料生产线点火运行开始生产,仅四个月时间,已实现销售约5000万元,缴纳各项税金2300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文山海螺坚持高标准建厂,设备均是自主研发的世界一流生产线、厂区里的用电很多是来自于余热发电,海螺人在走一条环境友好型现代发展之路。

    同样的工厂,国外水泥巨头要用5至8年,海螺1-2年时间就建成并投产,陈永波说“这就是海螺速度。”

    云南海螺离云南市场占有率第一目标,显然还有路要走,但速度将决定一切。

    南接缅甸及“一带一路”的东南亚,云南海螺战略意义重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