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再跌的水泥价格明天在哪里?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7日


    近日,南京地区部分水泥企业价格再次小幅下调10元/吨,P.O42.5散出厂价最低至160元/吨。当降价消息漫天飞时,再听到某地价格下跌或是刷新前期低价,都已不觉得新奇,似乎降价才是合理的,不降价反倒是另类。但这种不计成本式的下跌企业能持续多久,又能维持多久?

    价格跌破完全成本 直奔现金成本而去

    据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截止本周末,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格为259元/吨,同比下跌20%。在31个主要城市中,南京到位价排名倒数第一,仅在205元/吨(高的215元/吨,低的190元/吨),低于全国和华东平均水平40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下调105元/吨,跌幅扩大到34%。按完全成本测算,龙头企业都已没有利润,其他企业更是可想而知,目前售价只够企业的现金成本,生产成本略高的企业已亏现金流。

    尽管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血拼”仍然没有结束。6月23日,由于安徽盘景进入价格小幅下调10元/吨,或将致使南京市场整体到位价格再次下移。目前海螺中国水泥厂价格最高,出厂价保持在195元/吨,中联、小野田和马鞍山海螺等其他企业170-190元/吨不等。部分企业表示,价格已到现金成本,不计划跟进调整,而价格相对略高的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将会继续下调。

    优势企业进行实力较量致使价格超跌

    回顾过去几年,因新增产能释放和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影响,区域内价格战也时有发生,如2012年三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但一般跌到完全成本时,企业便会通过行业自律、控制供给进行止跌。与之前相比,如今已有天壤之别,云泥之分。导致价格不计成本下跌,除了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较差和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较好成本优势的企业之间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实力较量。

    从数字水泥网对市场的跟踪情况显示,上半年,江苏省除在春节期间有统一停产,以及金峰水泥因袋收尘改造停产4条生产线以外,其他企业熟料生产线基本都正常运转(个别生产线被迫停产)。而过去两三年同期统一停产时间至少在10天以上,尤其是去年5-6月份,苏南地区每月都有序减产20%-30%。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年在较为悲观的市场预期下,企业心态发生很大变化:有的认为一直让量不公平,即使拼价格也要争取市场份额;龙头企业的理念一直是让利不让市,且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希望在市场低迷期进行整合,这也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必由之路。正是由于积攒了许多的不满和整合时机的等待,企业间借此机会展开了激烈较量,并互探虚实,对市场也就没有了维护共识。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参与过度竞争,中国建材依然是行业竞合倡导者。南方水泥在预料到市场形势严峻后,为保长三角市场,将行业自律延伸到长江中上游的江西、湖北乃至重庆,但迫于市场下行压力以及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只好不断退防,即使最后退守到浙江省都没有放弃;中联水泥为稳定南京市场价格,几次率先主动提价,希望能够以涨止跌,但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影响下,也未能起到作用;6月初,当价格跌到完全成本时,海螺中国水泥厂开始有意稳定价格,但在维持两周后,因其他企业低价竞争,又不得不跟随下调。可以说,拥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为一展身手,夺取市场份额,不计血本,连煤炭成本下降腾出的利润空间都全部用尽。

    从短期来看,江苏省大中型水泥企业退出可能性不大。一方面,近几年各企业都在市场中获利丰厚,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另一方面在多年的市场沉浮中,逢强愈强,现存的企业都深知低成本是王道,或多或少都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美好亦或残酷的明天 企业仍有主动权

    距离现金成本全面亏损只有一步之遥,企业已变得谨慎。从对企业调查情况看,被问及价格不计成本下跌能持续多久时,大部分企业表示,目前价格已接近现金成本,不会再采取主动降价措施,若有其他企业冒死领跌,为稳定客户渠道会适当跟随调整;少部分企业表示,由于已亏到现金流,后期即便其他企业下调,宁愿少卖也不会跟进,因损失太大。

    当再进一步追问当前无利经营企业能维持多久,有何应对措施时,除了大企业以外,其他多数企业想法是,只想先保住现金流度过眼前难关,对于未来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或许更多是寄希望于需求的好转。

    未来水泥行业需求趋势性下降已非常确定,也就是说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程度会逐渐加重(32.5等级全部取消另议),即使短期国家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也很难再恢复到过去的旺盛景象。同时,企业还将面临环保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无利经营能维持多久,半年?一年?两年?接下来要维持的时间才是最大的考验,到了各企业领导深思熟虑的时候。要么继续拼杀,一损俱损,要么开展深度合作,保持基本利润。

    从全国来看,南京市场不计成本式“杀跌”并不是孤例,京津冀、珠三角、湘鄂和云贵川等地比比皆是,绝大多数地区售价都在完全成本以下,有的早已亏到现金流,部分企业不堪重负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歇业,对于集中度偏低区域,持续低价有利于大企业进行整合,而集中度较高区域持续下去,下一个停产歇业的又会是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