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牌等两大百亿产业撑起广东“蕉岭蓝”

来源: 来源: 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6日

  梅州市蕉岭县地处粤东北,是一个仅有23万人口的小县。不久前,2014年度梅州各县(市、区)振兴发展的评估结果出炉了,该县以93.5分拔得头筹。消息传开后,有人提出疑问,蕉岭县是如何在振兴发展中成为梅州排头兵的?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决策的过程中,它又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完成使命的?带着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走进蕉岭,通过实地采访,一连两天推出特别报道来反映蕉岭蝶变的过程。蕉岭近年来的变化,也许对其他地方的振兴发展有借鉴作用。
 
  蕉岭县能获得梅州市第一的考核结果,来之不易!
 
  据了解,在此次综合考核中,蕉岭取得93.5分,靠的是新型建材和长寿两大百亿产业的支撑。如今的蕉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金融资本和企业商团前来,聚力蕉岭县打造百亿新型建材和百亿长寿产业。
 
  记者获悉,本月初,梅州市委书记黄强率经贸文化考察交流团到访台湾,与台湾乡亲叙乡情、谈合作。台湾乡亲听到他们的祖籍地梅州蕉岭脚踏实地、为民谋福的消息后,都很高兴很激动。考察交流团刚回到梅州不久,台湾薪传咨询生技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中华医事双证协会理事长张志嘉专门给蕉岭县委书记温向芳发来了短信:将在蕉岭投资养生度假区、设立体感仪生产线、灵芝酵素生产、连锁健康中心等一系列发展世界长寿乡产业的项目,计划投资额超5亿元。蕉岭作为全国重点台胞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为何能够引起海内外实业家的关注呢?我们要看看过去的蕉岭和今天的蕉岭,才能得出结论。
 
  水泥产业六十载
 
  立秋刚过,记者来到位于蕉岭县新铺镇的油坑集团年产100万吨粉磨站,眼前只见偌大的厂区绿树掩映,高耸的各种仓储建筑被巨大的管道连接着,即使在厂区的“心脏”,空气中也几乎没有丝毫的水泥粉尘。“是不是觉得跟过去的差距很大?”油坑集团总经理助理林剑雄笑着说。然而,他并未直接道出记者疑问的缘由,而是动情地讲起了“水泥厂变化的过程”。
 
  梅州山多地少,但蕴藏着丰富的矿石资源,有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石英石等。有关资料表明,蕉岭县境内可开发利用的石灰石储量达23.5亿吨。早在上世纪50年代,蕉岭人建起了水泥厂。始建于1958年的油坑水泥厂(即现在油坑集团的前身),就是粤东地区最早生产水泥的企业之一,以后又建起塔牌集团、皇马公司等水泥企业。
 
  改革开放后,水泥企业变得竞争激烈起来。“那时候的感觉大家都是鼓足干劲,想方设法把产量做大。” 1991年,刚从中专毕业的林剑雄被分配到油坑厂,成了立窑水泥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
 
  据林剑雄回忆,他经常要站在窑筒上方,用铁杵将凝结的材料捅开。虽然条件比较辛苦,他还是领到了不错的工资。用这笔收入,帮家里购买了不少电器、玩具、糖果等。在那个年代能进水泥厂干活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记者在梅州从事采访也有近20年的时间,想起过去,从梅州沿着205国道到蕉岭,当两车道的国道上满载水泥呼啸而过时,记者的感觉和林剑雄的感觉是一样的。
 
  “老水泥”遇到新问题
 
  和我国其他地方一样, 随着形势的发展,蕉岭县水泥在国家历年的技改过程中,也面临着生产企业污染大、数量多、产能小、能耗高的硬伤。
 
  “这些水泥厂过去普遍采用传统的立窑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比较落后,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蕉岭县科工商务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曾几何时,由于水泥企业撑起了蕉岭财政,穷蕉岭要改变现状,谈何容易?更糟糕的是,由于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水泥企业也尝到了“有市无价”的苦味,连工人的收入也大不如以往了,“老水泥”碰到了新问题。
 
  如何改变蕉岭的状况又让本地资源发挥效应呢?历届蕉岭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寻求新路,努力破解这一难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蕉岭县就横下了一条心,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重塑水泥产业生态链。
 
  结合上级的部署,蕉岭为了可持续发展,“咬牙”出台了《蕉岭县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和《蕉岭县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细则》,明确立窑水泥生产线的关闭任务,规定各部门的职责要求,采取先易后难、“一厂一策”、分步实施的方式,扎实推进淘汰工作。
 
  “在淘汰水泥落后产能过程中,我们注重鼓励和引导企业转型发展。”蕉岭科工商务局的负责人如此说。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蕉岭的水泥产业逐步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好路子。“以前的熟料要运到50公里外进行粉磨。现在新建成粉磨站后,不但产品质量更稳定,而且每吨水泥的生产能省电5度以上,运输成本每吨节约10元。”塔牌集团蕉岭鑫达水泥有限公司经理吴全发说,塔牌粉磨建成后不但有利于环保,而且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位于该县新铺镇的淦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立窑水泥已有多年。在这场产能淘汰、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淦源人大胆开发新产品,终于研发出隔热、防水的节能环保材料,并广泛应用于民房建筑、旧房改造、工业厂房、医院、学校等,已经成为蕉岭建材行业转型关注的目标。
 
  在建材水泥企业的转型过程中,像塔牌、淦源一样,新引进的皇马公司也一切从环保出发,采用新技术进行生产。通过技术革新,落后的立窑变成了先进环保的旋窑生产技术,水泥企业也实现“华丽转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
 
  总部位于蕉岭县的塔牌集团,是全国60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发展的大型企业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家水泥上市公司。“生产的熟料从进入粉磨站、加工处理到分装出厂,整个过程都是在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整个厂房安装的收尘设备有76台,单此项投入就达1600万元。”蕉岭鑫达水泥有限公司副经理徐伟干介绍说,2013年塔牌集团投入3亿元引入了国内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建起了鑫达水泥粉磨站,废弃粉尘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据介绍,近年来,塔牌集团投入4亿元先后对6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每年节约标煤8万多吨,投入2600多万元完成全部生产线的脱硝技改,大大减少了废气物排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塔牌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中国建材百强企业”、“广东省十大诚信企业”、“广东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强”、“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等一系列荣誉。
 
  转型升级“蕉岭蓝”
 
  我们来到塔牌水泥的生产车间,墙上挂着的远程监控视频一字排开,5名职员在干净的控制室里看着屏幕、遥控操作生产线;随后,记者又走进了旋窑生产车间,体型巨大的设备管道代替了以往的水泥立窑……这一圈走下来,皮鞋依然锃亮。
 
  “产能升级后,一线直接操作的工人少了,设备工程师和实验员却增多了。”吴全发经理告诉记者,以前厂里有7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年产70万吨水泥,工人1000多名。自从启用自动化旋窑设备后,现在1条生产线也只有200人,且能满足190万吨的熟料产能。
 
  人才结构的变化,靠的是技术的变化。“集团2014年年初还提出了打造百亿企业的五年发展战略目标。”塔牌集团总经理何坤皇说。
 
  “塔牌水泥,固若金汤”,这是塔牌水泥叫了几十年的响亮口号。今天,塔牌依然是蕉岭打造百亿新型建材产业的排头兵。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紧抓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机遇,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抓手、两条底线”,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塔牌、油坑、皇马依然是当地振兴发展的根基。
 
  据了解,在2014年该县众多关键项目落地生根后,经济实力得到迅猛发展。在打造百亿新型建材产业过程中,塔牌投资40亿的600万吨熟料生产线项目核准工作进展顺利,建成投产后可从经济上再造一个蕉岭;油坑集团15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全力推进;塔牌年产200万吨水泥、皇马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已建成投产;油坑年产100万吨粉磨站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全县水泥产量预计两年内达2520万吨,产值86亿元。
 
  在发展其他新型建材方面,淦源公司还攻克了4项发明应用专利,其产品“屋面隔热防水系统”成功入选国务院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制定的《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此外,塔牌集团新材料、广福建材(蕉岭)精化有限公司增资扩产、富钾矿业钾长石深加工等项目正有条不紊推进,力争2年内建成新型建材产销体系,实现年产值17亿元。至2017年,蕉岭全县建材产业总产值有望达103亿元,成为梅州市率先打造成百亿元产业的“小县”。而通过发展新型建材产业,蕉岭的天空更蓝了。
 
塔牌集团先进的生产线
过去老生产水泥车间
在先进的控制室,就可遥控操作生产线
工人高高兴兴上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