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明年实行"红黄牌" 红牌企业关停

来源: 来源: 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7日

    “50年代的水淘米洗菜,70年代的水开始变坏,90年代的水鱼虾皆殆,21世纪的水百病袭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对于水污染的描述。
 
    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就水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专题询问。此前,今年5-6月,全国人大环资委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共32人组成5个检查组,分赴6省(市),对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上述联组会议上,到会应询的除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外,还有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工信部部长苗圩、水利部部长陈雷等9个部委的负责人。陈吉宁表示,环保部将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进行督查,今年督查30%的地级市,分3年督查完毕,然后根据督查结果,采取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行政处罚和移交移送等办法来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此外,环保部从明年还将开始实行“红黄牌”制度,那些因环保不达标而被亮红牌的企业将会直接被关停。
 
    “未批先建”将追责
 
    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德培率先发问。他表示,在执法检查中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的问题比较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陈吉宁回应称,预防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建设项目准入、注重标准引导以及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以“严格建设项目准入”为例,“十二五”期间,环保部总共对163个国家级项目和2000多个省级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做出了不予审批的决定,涉及国家审批的项目投资达1万亿元。
 
    落实“预防为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预防工作主要是通过规划环评进行的,但实际中,规划环评落地还存在困难。陈吉宁表示,目前规划环评意见很难形成刚性约束,同时没有追责的机制,所以规划环评中“未评先批”的现象非常普遍。
 
    同时,在项目环评方面,由于项目环评的法律处罚过轻,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一些地方对项目建设把关不严,降低了企业的入园门槛,导致“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现象非常普遍。今年上半年,环保部开展了全国环保大检查,发现有3万多家企业存在着建设项目违法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下一步,环保部将着力落实地方政府关于项目审批的责任。一方面,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行为的查处,针对“未批先建”问题,落实属地责任;另一方面,将严肃追究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的责任,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审批行为都要追责,对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生态红线的,则对相关责任人实施终身追究。
 
    “环保部已经开始全面排查和清理,做到该完善的完善,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对于疏于履职、监管不力的地方,环保部要进行公开约谈,而且有些地方要视情况进行区域限批。”陈吉宁说。
 
    过去,有的地方存在一些“土政策”,如以实行“封闭式管理”、“挂牌保护”、“企业宁静日”等名义,或者以要求环保部门预先报告或限制环保部门执法次数等方式,阻碍环境执法人员执法检查。未来,环保部将对这些“土政策”予以废止,这在此前的环保大检查中已经先行开展。
 
    改造搬迁淘汰三管齐下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凯最担心工业污染的问题。他提出,一个企业可以污染一条江河,一座矿山可能挖断一条水脉,一个工业园区可能威胁几百万人的水源地安全,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陈吉宁表示,根据2014年的数据,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整个废水排放量近三分之一,达200多亿吨。工业污染又主要集中在十大行业,如造纸、焦化、印染等,它们在重点污染企业数中占比约四分之一,在排放污染量中占比则更高,废水量占比45%,COD占比54%,氨氮占比56%。同时,工业污染的排放物中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这也需要重点关注。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结构性污染明显。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占工业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主要都集中在了沿河沿江区域。
 
    第二个问题则是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全国大约有6万多名环境监察人员,他们要负责上百万家工业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同时,执法要求必须至少两人同时到场,所以每名环境监察人员大约要负责几十家企业,人手严重不足。
 
    下一步,环保部将加强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对污染企业“改造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是对于2017年以前完成造纸、钢铁、印染、制药、制革等行业的清洁化改造,水质未达标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上述项目必须实行主要污染物减量置换,其他地区则实行等量置换;搬迁一批,是要有序推动或依法关闭目前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和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淘汰一批,则是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制定分年度实施的淘汰落后产能方案,完不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将实行暂停审批核准相关行业的建设项目。
 
    “我们有个目标,2016年年底前要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污染项目,这也是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陈吉宁表示。
 
    苗圩也表示,工信部将积极推动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从去年开始,工信部与国家安监总局就布置在城市人口稠密区对危险化工企业进行搬迁改造,地方不是很积极,但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几天之内各省就纷纷上报了需要搬迁改造的项目计划。初步汇总的数据显示,全国大概有一千多个化工企业需要搬迁改造,总搬迁费用约需要4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分析,有些费用可以通过‘级差地租’、‘退二进三’来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再解决一部分,中央政府也给点必要的支持,从而推动企业搬迁改造,减少污染,减少排放。”苗圩说。
 
    园区化与红黄牌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环保部还有一个杀手锏是“园区化”。
 
    陈吉宁表示,近年来,环保部推动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举措之一是化工行业园区化、集中化、专业化。除专业性的工业园区外,不得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现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还要推动产业集约化、生态化,加强园区生态风险防控,统一应急救援。
 
    苗圩也表示,园区化有利于污染物的全流程控制,在工业园区内实行循环经济,把一个企业的排放物作为下一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以及流程中节水和废水回用等。还有一些工业园区在废水综合利用方面研发了一些超临界热解技术,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较低。
 
    “推动企业入园,这个问题就好解决。”陈吉宁说,“其他涉及重金属的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园外的也要逐步搬迁到工业园区,新改扩建项目要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
 
    此外,环保部还将集中治理园区的污染,推动园区土地集中化、废物交换利用、水的循环使用、共用基础设施等,使它们达标排放。陈吉宁表示,“2017年底前,工业聚集区必须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逾期没有完成的,一律实行环评限批,取消园区资格。”
 
    除了园区化,环保部还将推广“红黄牌制度”。陈吉宁表示,未来要严格环境监管,逐一排查工业企业的排污情况,对企业实行黄牌警示和红牌关停。2016年起,要定期公布环保的红牌和黄牌的企业名单,禁止无证排放和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放。
 
    对此,苗圩也表达了支持。他说,对于不达标的企业亮黄牌、红牌,红牌直接淘汰,黄牌则给企业一个整改时间。如果整改仍然不达标,则列入淘汰范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