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昔"卫星看不见" 今"朱鹮舞蓝天"

来源: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9日
    曾经“卫星看不见”,而今“朱鹮舞蓝天”。截至10月8日,今年铜川市空气质量良好及以上天数达227天。
 
    煤城铜川之变,始自深刻的环境自省。近年来,铜川市摈弃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跨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以环保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划红线、立规矩,用最严格的环保执法倒逼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换代。为了环境质量的彻底好转,铜川市党委政府牵头、环保抓总、公安上手、监察问责,部门联动、媒体跟进、社会参与,以独树一帜的“铜川行动”,趟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新路子。
 
    系列政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排放标准倒逼,实现水泥产业整合升级。铜川水泥粉尘占全市粉(烟)尘排放总量的90%以上。2004年起,省、市政府统筹,联合出手,出台严于国家排放标准和超前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铜川政策”,拿支柱产业开刀,提前淘汰水泥立窑和湿法窑。从“川口”突破、国道攻坚,到药王山周边围歼,历时十余年,累计投入3.1亿元,对水泥企业集中综合治理,关闭拆除了57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在水泥产量增加3倍的前提下,主要污染物不升反降,粉尘年排放量由13万吨下降到6万吨。
 
    ——清洁燃料倒逼,实现煤城产煤不烧煤。针对煤城燃煤污染,铜川从1999年起连续15年治理城市煤烟污染,拆煤棚、堵烟道、搬煤台、改锅炉、换燃料,累计拆除燃煤锅炉438台,新建天然气锅炉498台,实现了市区清洁能源全覆盖,城市气化率达到75%。矿区产煤不烧煤,全市生活耗煤量由16万吨下降到4.8万吨。传统陶瓷业烧制也实现了颠覆传统的“煤改气”。而且,陶瓷业过去用煤,成品率只有20%,现在用气,烟尘排放几乎为零,成品率还上升至95%以上。
 
    ——总量减排倒逼,工程治污大手笔。水泥脱硝、电厂脱硫,水泥及煤层余热发电,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催生高精尖科技治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倒逼铜川各企业投入资金、技术,节能减排。华能电厂排放改造,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为国内之最国际领先,每年削减氮氧化物4600多吨,相当于关闭4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每年削减二氧化硫5800多吨,相当于拆除60台1T/h有脱硫设施的燃煤锅炉。为确保水源安全,陈家山、下石节、崔家沟等老煤矿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
 
    2013年,铜川再拿支柱产业开刀,坚决淘汰了“铜川铝业”330台100KA预焙电解槽,关闭了30万吨以下煤矿,铜川入选中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2014年铜川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环境保护15项省考指标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9天,超省考指标89天。
 
    ——全民参与,倒逼非煤矿山整治。对非法小石碴、白灰、坩土企业紧盯不放、露头就打,高标准推进整合,刹住了盲目开采、破坏生态的粗放发展行为。实施全民参与,实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值守,群众举报与媒体曝光双管齐下,随时随地查处投诉举报环境问题。非煤矿山整治,核心污染源实施“全领域”、“断阻式”整治,国土、创卫、电力、环保齐上手,监察局全程跟进,强力问责“不作为”,随时约谈一把手。在非煤矿山的进出口,设卡检查运输车辆,非法生产的石碴白灰运不出去,无覆盖措施的抛撒扬尘车辆过不了关口。
 
    从在治污中发展转变为在转型中发展
 
    在环境质量逐渐好转的基础上,铜川市努力优化发展结构,正在实现从治污中发展到在转型中发展的转变。
 
    ——优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布局。面对量多质优的石灰石资源,铜川市断然决定,从2013年起,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对传统的白灰、石碴划定区块,从严准入,总量控制,白灰作坊升级为环保立窑,从前烧白灰,现在是纳米碳酸钙。
 
    ——集约发展,实现减量化、可利用、再循环。铜川着力打造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用煤发电,用电炼铝,走向深加工,将粉煤灰、炉渣、铝渣用作水泥厂的生产原料,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董家河工业园区,铝深加工产业链从上游延伸到下游,将建成年产30万吨铝镁合金、20万吨航汽铝加工和15万吨工业铝型材。目前,铜川落户工业园区的152家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5%。
 
    ——绿色发展,发展旅游休闲养生等朝阳产业。大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中医药产业、接续能源、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特色农业等六大接续替代产业,使其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0%以上,非资源型替代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0%以上。2014年,铜川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86%。
 
    构建绿色生态体系,扩充环境容量,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工程,确定了“三河、六园、多带、一圈”的城市绿色网架体系,人均公用绿地面积10.24平方米,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自然保护区、32个生态示范村镇,绿色资源丰富,引来朱鹮安家,野外自然孵化16只,境内朱鹮达78只。照金红色景区、香山佛教圣地、陈炉陶瓷古镇、玉华宫景区、药王山景区、耀州窑博物馆等旅游景区,2014年接待游客993万,旅游综合收入53.6亿元。
 
    老百姓盼望着天天都能看见蓝天白云,“治污降霾”成了执政能力试金石。从环境自省到生态自觉,铜川市用智慧和定力推进城市转型,决策上当机立断,行动上大刀阔斧,“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绿色追求,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