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淘汰落后产能 大企业要去“间苗”

来源: 来源: 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3日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今天上午在“对话新国企 加油十三五”网络访谈中表示,国企在充分竞争领域肩负着引领转型升级,组织联合重组的使命,在供给侧改革中,同样需要领袖企业引导行业结构性调整,进行大规模转型,在落后产能淘汰后,承担“间苗”的任务。作为国企改革双试点企业,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后,中国建材已经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力图用适度多元化对冲周期性。 
 
 
    今日之国企非昔日之国企 
 
    自从中国建材成为“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的试点”,宋志平的社会关注度高了很多。他对国企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应该说今天的国企和我们20年前的国企有很大不同,我也常讲此国企非彼国企。首先是它的体制机制上有重大的变化,就像中国建材一样,其实中国建材现在是一个有限公司,这是十年以前搞了董事会试点之后,不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企业法下的国有企业,现在是公司法下的有限公司,成立了以外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 
 
    宋志平认为,国企绝大部分都进行了上市改造,这是很大的变化。比如中国建材,中国建材下面有6家上市公司,大概有80%的资产是在上市公司里的。不光是中国建材,整个国资委管的央企其实上市的资产大概也都在80%左右。“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说的国企,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和股份制改造,甚至都是上市公司。所以,其实新型国企和传统理解上的那种国企是不同的”。 
 
    宋志平认为,除此之外,现在的国企还在内部机制上有了很大变化。比如薪酬制度的改革。“其实国有企业现在的薪酬制度和以前也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这些问题也进行了很大的转变”。 
 
    整个国企的定位也和以前不太一样。“从整个定位来讲,过去的国企可能无所不包,现在的国企集中在国家的国计民生或者一些大的行业里面”。宋志平说:“现在的国企、央企很大的功能是参与国际竞争,与中国的民营企业一起在国际市场上和国外的跨国公司角逐,提升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宋志平给今天国企的定义是“新型的国企”,“经过了这些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不能和过去的国有企业同日而语”。 
 
    国企在充分竞争领域是有历史使命的 
 
    如果说带有垄断性质的国企,可能随着体制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产生非常大的发展增量,但类似中国建材这样,身处市场化、竞争性非常强行业的国企,其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 
 
    宋志平认为,这里含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在充分竞争领域里国企的意义是什么。二是在充分竞争领域里国企怎么做。他认为,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不仅在于国计民生方面,在充分竞争领域里国企也有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完成国家的产业方针政策,推进产业变革”。 
 
    众所周知,建材行业是充分竞争,而且也是多、散、乱的行业。宋志平以中国建材为例,总结了这几年的工作: 
 
    首先就是引领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像过去小水泥的淘汰、小玻璃的淘汰等等,其实中国建材都是引领者。中国建材有13000名科学家,13家院所,现在中国建筑材料行业里提供的建材技术基本都源于中国建材的这些科研机构”。 
 
    其次,中国建材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联合重组。“使一家一户的小企业,变成了现在中国建材的水泥产能世界第一,有4亿吨,石膏板产能也是世界第一,有20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世界第一,有120万吨等等”。 
 
    宋志平对此的评价是:“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方面;另一方面,在行业整合和联合重组方面,中国建材肩负着很重的历史使命,而且也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 
 
    此外,宋志平表示,像中国建材这种企业其实已经是混合所有制的,不再是纯而又纯的国企。“中国建材净资产有1/3来自于国有,2/3来自于社会资本,也就是说,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国企”。他说:“在国企,在充分竞争领域里,在我们整合行业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吸引了社会资本,实现了共同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大企业要去“间苗” 
 
    对于目前建材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宋志平认为一方面是要淘汰,出清一些产能,一方面是要把住进口关,不要新建。 
 
    “中国建材在引导整个行业淘汰32.5低标号水泥,32.5这个水泥全世界都不用,现在用的都是42.5大概占50%,52.5、62.5占50%,就是高标号增加强度,减少用量。可是我们国家32.5这种低标号的水泥还占到50%以上,这就会引起很多建筑使用寿命短。你拿到的房产证是70年,可是很多使用寿命只有50年,这就是问题”。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已经向有关部委提出,要及早取消32.5低标号水泥,包括一些小水泥厂、小粉磨站。 
 
    “过去我们提出来不要新建,现在提出不要新增。新建和新增一听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不是。新建是不要再建厂,新增是淘汰的量搞等量置换、异地置换等,很多名堂,实际是偷梁换柱,实际还是要建新工厂”。宋志平表示,“这两个把住了,这事儿就好办了”。 
 
    淘汰完了怎么办?宋志平认为,要联合重组,增加集中度,由大企业再去“间苗”。 
 
    “什么叫间苗?过剩不只是落后,先进产能可能也过剩。现在要重新思考这些问题。”他对此感慨很深:“关工厂其实是挺难的事情。我过去这15年里,开始是建工厂,差不多每个礼拜都会给人奠基、剪彩等等,后面这十年是收工厂,你们有工厂我们联合重组。现在开始关工厂。有人说宋总关工厂很难。确实很难,过去建设的很漂亮的花园式工厂,对不起今天产能过剩了,怎么办?我十年前在日本考察,就发现日本有的大水泥基地,三条大型水泥线非常之壮观都关掉了,锈迹斑斑,当时我们正在建工厂,当时看了很可惜!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也走到这样的进程”。 
 
    但宋志平对此的理解很到位。“我们过去建工厂是为了经济效益,后来我们收工厂也是为了经济效益,现在我们关工厂还是为了经济效益。因为今天我们建工厂反而破坏生产力,我们关掉一些厂,让产销平衡,反而有利于生产力的发挥”。 
 
    对于水泥行业,宋志平介绍,重组之前行业集中度很低,前十家市场占比只有16%,中国建材进行大规模重组,做到了4亿多吨水泥,在行业里起到很大作用。现在行业集中度是53%,距离发达国家80%的水平还有距离。但已经初见成效。“你看钢铁、煤炭,其实过去都比水泥市场好,现在钢铁、煤炭比水泥市场差,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中国建材在行业进行大规模联合重组,使行业集中度提高了”。
 
 
    他的总结是:“全世界这个行业是看大企业的,所以一个行业里有没有领袖企业,有没有领袖企业把这个事儿想清楚,带着大家进行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进行这种大规模转型,这个至关重要”。 
 
    落实董事会职权,用适度多元化对冲周期性 
 
    中国建材在2014年7月15日被国资委列入双试点企业,一个是搞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一个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宋志平透露,两个试点方案都经过国资委批准,目前按照试点方案在向前推进。 
 
    中国建材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已很有进展,比如在推进规范化的混合所有制方面。 
 
    “其实混合所有制的要点是规范”。宋志平一言以蔽之。“我们对三家上市公司加大了规范的混合力度,比如北新建材,北新建材过去是一股独大的公司,除了国有股剩下的都是散户,现在引入了非公资本的一些股东。既扩大了规模,增加了盈利,同时也进一步使企业更加多元化,管理更规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建材上市公司”。“中国巨石也是这样,最近方兴科技也引入了深圳国显作为股东,也有非常好的效益,关键是打通了产业链,这三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建材混合所有制试点的重点”。 
 
    “我们希望还是以股份公司、上市公司为主进行混合,这样容易规范”。宋志平坦言:“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是不好的模式。但如果完全没有几个核心股东,完全是非常散的散户,这个公司也会不稳定。所以我赞成有那么三四家这样的股东,剩下的是散户,在这个公司里形成一定的制约,形成一定的制衡”。 
 
    对于落实董事会职权,宋志平说:“董事会授给我们六项权力,这些权力都非常好,包括战略制定,经理人员的选聘,工资总额等等”。 
 
    他认为,过去国资委限制国企主业有好处,能防止企业蛮干、盲干,同时突出企业专业性。但是这也限制了企业对新机会的把握。同时过于专业化使企业在有周期性的时候没有对冲。“像宝钢有一定的地产和金融,如果全是钢铁可能日子会难过些。所以需要适当的有限的多元化”。 
 
    所以,中国建材增加了新能源材料的业务板块。风力叶片是全国最大的供应商,叶片是用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做的,是产业延伸。还试水了CIGS铜铟镓硒光伏事业,全额收购了德国一个优秀工厂Avancis,以及西门子在慕尼黑的一个研发中心。 
 
    宋志平介绍,现在中国建材已经成为全球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导者,目前在中国也开始进行吉瓦级生产线建设。之所以投入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跟玻璃有关,也就是在玻璃上涂上一层就可以发电,而且发电效率也很高。 
 
    他说:“经过这场改革,我想我们在‘新’字上会更新,在过去的基础上会做得更好,衡量我们的就是竞争力和效益。竞争力不是中国的,是国际竞争力,效益我们是在行业里比,要跑赢整个大势和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