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个势头—访贵州省水泥协会会长刘号

来源: 来源: 《中国水泥》杂志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8日

贵州省水泥协会会长刘号

    贵州从来就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一说,改革开放后,前两个“无”,是自然地理环境所致,无法改变;后一个“无”,却着实改变了不少。仅以水泥工业为例,2007年,贵州干法生产线仅12条,产能605万吨,占省全部水泥产能的20.5%。至2015年,干法线达77条,熟料产能8432万吨(不包括在建),产能增长近14倍,经济效益也是直线上升。
 
    西南会议在贵阳召开,作为东道主之一的贵州省水泥协会会长刘号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多山的贵州,培养了贵州人耿直的性格,刘会长也不例外。产能过剩,形势严峻,刘会长直言不讳:“权力在政府,政府是主角。”
 
    刘会长介绍说,贵州经济一直落后,人口近4000万,至2008年,人均GDP未达千元,水泥市场供不应求。贵州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但含硫量高,历史上形成了以湿法为主的水泥发展态势。干法生产线少,水泥还是卖方市场,这两个特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水泥企业对贵州的觊觎。也就是从2008年起,贵州的水泥发展一浪超过一浪。无节制发展肯定会留下巨大的隐患,贵州水泥协会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但根本无法阻挡这股潮流。现在,贵州的熟料设计产能已近亿吨。
 
    刘会长说,协会只是个行业组织,是中介协调机构,职能有限,只能在协调企业关系、错峰生产上做文章。省协会成立了下属七个分会,但各分会执行力度不一,主要还是道义上的,靠企业自律,识大体,顾大局。对此,刘会长强调:只能是保持一个势头,化解过剩产能,遏制价格下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