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这次中国水泥协会在新疆召开现场交流大会,学习新疆水泥行业的经验,进一步研究落实国办文件的具体措施,具有十分紧迫而又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L”型增长阶段,水泥行业需求下滑,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尖锐,效益下滑的压力日益加大,摆脱困境和转型发展的任务日趋繁重。总结我国水泥行业近十年来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日本、台湾、欧美等国际成熟市场的国家和地区水泥行业应对经济转型和需求下滑脱困发展的经验,借鉴新疆地区和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经验教训,都充分说明和印证了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
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按照国办发〔2016〕34号文件要求坚决推进去产能、坚决落实错峰生产和区域限产、坚决淘汰落后、进一步推进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才能真正使水泥行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脱困和转型发展。否则,我们会再失良机,再次陷入国发〔2009〕38号文件和国发〔2013〕41号文件下发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监管不力;新增产能严重失控、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和行业效益进一步下滑的更加被动的恶性循环之中。
借此次会议,我再次呼吁:
一、严肃清理、查处违建项目
清理和查处违规已建或在建项目,是控制新增和去产能的基本前提。导致水泥行业新增产能失控和产能严重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真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和国发〔2013〕41号文件中清理在建项目、限制新增的有关政策要求,落实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的首要任务是清理和查处违规已建和在建项目。
国办发〔2016〕34号文件对违规项目的处置有明确规定,关键问题是怎样去落实这些规定。我们建议分类、分级核定和查处。国家层面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环保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建材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参与,核定和查处历年来建材联合会和工信部受理的举报和《中国建材报》公示的违规项目;各省主管部门和省级水泥行业协会负责其他项目的核定和查处,核实和查处的过程和结果应予公示并接受监督。
二、坚定遏止新建产能
大企业要主动自律停建,同时请求各级政府坚决落实国发〔2013〕41号文和〔2016〕34号文:2020年前,禁止任何单位、任何地方以任何名义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易地技改熟料生产线。对违反禁令的新建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国土、环保、质量及金融机构一律严肃查处。对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进行的技改项目要按照节能、环保、减量、合规、公示的原则从严核定,严禁借技改之名扩大产能。
三、坚决、有计划地去产能
学习我国煤炭行业和日本水泥行业去产能的经验,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全国统一的政策及各省区的去产能目标和标准:
1. 制订明确的去产能目标
根据产能过剩情况和未来3-5年内水泥需求走势,按年平均80%的窑运转率,由工信部统一制定全国和各省区3年和5年的去产能目标。我们预计,全国5年内至少应去熟料产能5-6亿吨。
2. 制订去产能标准
根据去产能目标制订各省区的去产能标准(能耗、排放、质量、安全、环保及单线规模),市场开放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应按市场区域(跨省区)统一制订去产能标准。
3. 征收去产能和结构调整基金
按照去产能目标和总的需求规模对在产企业按销售规模或用电量统一征收去产能和结构调整基金。我们初步测算,可按10元/吨水泥(或商品熟料)或0.3元/度电标准征收,征收年限建议暂定5年。
4. 制定全国或省区的去产能补偿标准
对去产能即实现永久关停退出市场的企业对应的财产损失、效益损失、员工安置按标准给予补偿。
四、落实错峰生产及常态化限产
建议政府主导,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落实北方区域冬季错峰生产,并由政府主导在南方地区开展春节、雨季、高温等季节性错峰生产,同时在全国分省区或市场区域开展以减少碳排放和节能形式的常态化限产。
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协会组织和大企业引领作用
借鉴煤炭行业经验及水泥行业多年来的行业自律实践,建议政府强力主导水泥行业去产能和错峰生产。同时,行业自律需要各区域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大企业要勇于担当,在限制新增、去产能、交纳结构调整基金、错峰生产、常态化限产、资源管控和区域市场协调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大企业应全力支持中国水泥协会提出的《关于加强水泥区域市场治理与协调的若干意见》,为确保得以落实,建议建立会员保证金制度。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大企业的引领作用,认真落实〔2016〕34号文件,做好供给侧文章,水泥行业一定能脱困并实现预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