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加快基建工程启动实施,坚持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 来源: 证券日报网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日

9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同时,系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能源、水利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据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郑剑介绍,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例如,投融资机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更加完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改革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取得突破、累计募集规模超过360亿元。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加快启动实施

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性、公共性设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加快’:即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优化。”在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看来,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孕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都引领新的经济转型升级。过去十年,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植入和赋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伴随智能社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效能还将进一步显现。

例如,从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算力设施看。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启动实施了“东数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正式拉开了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大幕。

据张志华介绍,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起步区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到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标准机架,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特别是,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

张志华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金融工具、单列能耗等政策手段,支持国家算力枢纽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早日发挥作用。此外,以国家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为引领,在规模化集聚算力和丰富场景应用的基础上,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体系。

事实上,在今年的稳投资工作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重要的支持领域。如,今年6月份,国务院出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近期又启动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这两项举措都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支持重点。

张志华称,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加快启动实施,为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补齐短板弱项、强化以用促建四个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总之,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关注有关领域发展,及时解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适度超前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交通重大工程是国家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国家战略意图、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郑剑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标志性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运,不仅显著增强了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而且提升了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品质,在扩大有效投资、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看,交通重大工程建设体量大、投资规模高、带动作用强,是拓展投资空间,增加有效投资规模的重点领域。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民航部分投资800多亿元,带动周边交通等市政配套投资3000亿元,再加上围绕机场集聚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生产要素投入,已经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巨大引擎。

另外,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看,在高速铁路、民航网建设持续推动下,我国高速铁路列车、飞机产业加快发展,基础建设、装备制造、信息系统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协同推进,中国标准动车组广泛研发应用,国产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C919即将投入商用。此外,随着集装箱铁海联运工程的持续实施,能够持续推进集装箱运输环节一体化、网络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打通现代物流运输梗阻,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提升供应链衔接水平。

郑剑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以“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以及“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项目清单为重点,坚持适度超前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落实,重大工程建设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持续动力。

“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预计增长20%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发电装机达到24.7亿千瓦,超过G7国家装机规模总和;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226万公里,建成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33条,西电东送规模接近3亿千瓦,发电装机、输电线路、西电东送规模分别比十年前增长了1.2倍、0.5倍、1.6倍。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形成,管网规模超过18万公里,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十年来,能源生产以年均约2.4%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促进绿色转型的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和在建核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400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70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位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居全球第一。

能源民生基础设施实现普惠化。城乡用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十年来从22.5%提高到27%,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人均用电量超过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十年来国家下达农网改造投资超过4300亿元,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

新型能源基础设施蓬勃发展。2021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超过90%;新型储能多元化快速发展,规模超过400万千瓦等。

宋雯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从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能源安全保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这三个方面推动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在加快“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劲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