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水泥院入选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来源: 来源: 天津水泥院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近日,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围名单公布,中材国际所属天津水泥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材行业工程智能设计创新应用”成功入选。这是天津水泥院继2021年以“建材工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创新应用”入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以来再次上榜。

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征集遴选活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加快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而展开的。活动聚焦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关键问题,围绕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六大应用模式,征集遴选一批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易复制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设计自动化

天津水泥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跟行业发展需求,从2008年开始了BIM技术研究,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打造“BIM+智能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在工程设计方面,天津水泥院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将知识与经验标准化、模型化,自主研发了全专业百余项的自动化设计软件,形成了面向建材、钢铁、电力、冶金等传统行业通用专业的工业工程智能设计整体解决方案。软件系统紧贴三维设计痛点进行定制化开发,实现了简单参数交互输入,软件自动建模、自动出设计图、自动生成下料清单,自动生成钢筋施工放样图,打通了三维正向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路径,设计效率成倍提升,设计流程更加精简,质量控制更高效,实现二维设计向三维数字设计的变革。

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体量大、钢筋数量多、钢筋形式复杂,设计人员需要几周才能完成三维设计工作。而采取智能设计建模软件,只需要简单输入,仅半天就可生成完整准确的三维模型,并且能够一键生成设计图纸,自动生成钢筋下料单和钢筋施工放样图,设计效率提升数倍,设计成果更加丰富,质量更高。

框架结构智能识图设计软件可自动识别二维图纸的数据信息(包括几何尺寸和钢筋信息等),软件自动建模,自动生成设计图和钢筋施工放样图,自动生成钢筋下料单,对接钢筋智能加工云平台,实现钢筋设计加工一体化。软件综合考虑了钢筋截断与锚固、钢筋搭接、箍筋加密等构造要求,集成了国家规范、标准图集和施工经验做法,实现设计知识软件化,设计数据自动对接施工,使钢筋加工从粗放式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实现了数字设计价值的延伸。

管理平台化

经过数十个项目的实践和打磨,天津水泥院建立了全专业参与三维正向协同设计方法与工作流程,编制了三维正向协同设计标准体系,自主研发了数字设计管理平台、共享设计平台,实现了设计过程管理的平台化、精细化。

数字设计管理平台针对全专业三维正向协同设计的业务场景,设置了8个功能模块,31项子功能,包括任务分解、专业协同、在线校审、过程追溯、进度管理、设计指标评价、绩效发放等功能。其中在线审校功能,基于轻量化模型、PDF文件等web端的展示、编辑、共享、流程集成,模型、图纸、设备表、计算书等的二三维联动,集成了丰富的自动校审和检查工具,实现设计校审工作的可视化、平台化、精细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审批流复杂、审批意见闭环管理、资料版本控制难等项目管理痛点问题。

自主研发的共享设计云平台集设计经验总结、设计规定与专业知识于一体,辅助设计者基于浏览器完成方案三维模型的快速云端搭建,实现了设计工作的网络化协同。

厚积薄发 技术赋能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付出和不懈坚持,天津水泥院初步实现了知识模型化、设计自动化、管理平台化、交付数字化,进入了数字化转型的弯弓射雕的姿态。

面向未来,天津水泥院将持续投入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借助于设计工具的升维,向前连通门户,向后打通制造,实现线下渠道、设计味道和制造门道的三道合一,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