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首次回应扩张疯狂质疑

来源: 来源: 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21日

    笼罩在资金链疑云中的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建材集团)用白纸黑字向业内外传递了自己的声音。  

    4月16日,中国民生银行(下称民生银行)与中国建材股份公司(下称中国建材;3323.HK)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字仪式。民生银行将分3年时间向中国建材提供90亿元的授信额度。 

    实际上这是中国建材第二次获得银行授信。去年11月19日,正当中国建材超乎常规地进行跨越式发展时,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向中国建材集团提供了150亿元的授信额度。 

    “两次授信,都为中国建材集团真正快速推进联合重组,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撑。”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坦承。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建材集团作为水泥行业的后起之秀,向华南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以及西北经济区迅速布局——组建了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市场区域涵盖浙江、上海、江西、湖南、福建五省一市,同时取代海螺水泥,参股了西北最大的水泥公司祁连山水泥,并誓言打造北方水泥有限公司。 

    至2007年底,南方水泥的水泥产能已达5400万吨,加上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3200万吨产能,中国建材集团的水泥产能已经达到了8600万吨,逼近行业龙头安徽海螺集团。 

    “中国建材集团的目标就是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同时要成为全球顶尖、优秀的水泥大集团。”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预计,到2009年底,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水泥总产能将突破1.8亿吨,成为全球第二大水泥生产商。 

    这样超乎常规与想象的发展,资本运作的实力无疑备受关注,踌躇满志的宋志平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 

    今年3月,一份题为《中建材是不是疯了?》的材料,被送至国务院国资委高层的案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随后给中国建材集团转达了一份提醒报告,要求中国建材集团注意扩张方式。 

    在与民生银行举行签约仪式后,宋志平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专访,首次回应了外界对他本人以及中国建材集团的种种质疑,并详细解读了中国建材集团“大跃进”背后的战略考虑。

    联合重组机不可失 

    《华夏时报》:自去年以来,中国建材集团以超常规的态势,在中国水泥行业掀起了一轮并购风潮,并迅速向海螺水泥逼近。一些市场人士据此认为,中国建材的这种扩张步伐缺乏理性。 

    宋志平:我并不认可这种观点。水泥行业是分散的、集中度不高的行业,国家要淘汰落后产能,增加集中度。这是不可失去的机遇期,中国建材集团应该很好地把握住这个机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一段时间可能需要探险,一段时间可能需要平稳发展。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因素,我们就必须要超常规发展。作为一个央企,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不应该拖拖拉拉。 

    资金和人才不是问题 

    《华夏时报》:从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考虑,中国建材具备这种实力吗? 

    宋志平:这是毋庸置疑的。应该说,中国建材从2006年上市以后,我们就开始认真地研究自己的成长模式。因为现在这个行业不可能以新建项目来进行发展了,中国建材必须走联合重组之路,对行业进行优化。 

    中国建材选择了“资本运作”和“联合重组”两个轮子进行成长。至于一些人说中国建材发展太快,我觉得他们有这种看法也是很正常的。对于一些企业、一些人而言,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看法,即使是许多非常成熟的战略家,也有不同的战略思考。没有必要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成长模式。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看看通过什么可行的途径来达到这个目标。 

    对于资金和人才这块,中国建材显然都不成问题。 

    《华夏时报》:资金不成问题?您的依据是什么呢? 

    宋志平:首先,资金肯定不成问题。无论金融机构,还是投资者那里,资金是非常充沛的。这个社会是不缺资金的社会,缺的是什么呢?关键是企业的目标对不对,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为投资者赞成。如果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你就不愁资金来源。 

    同时不光有贷款,中国建材上市后还有自己的融资,有良好的业绩作为支撑。 

    《华夏时报》:有人认为,中国建材发展太快,人才储备不可能跟得上。在整合过程中,中国建材是否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 

    宋志平:是这样的,前几天我在上海水泥大会上讲过,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建材完全采取的是新建的方法,那么你会提出来,那么多水泥厂,厂长在哪啊,技术员在哪啊。之所以采取收购、重组联合,就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那么现有资源是什么,最大的资源就是管理者,就是技术团队,就是成熟的员工。 

    对于我们来讲,整个收购的着眼点,除了着眼于工厂设备和矿山资源,我们还着眼于人才,成熟的企业家、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团队和职工。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建材收购的公司都在平稳地运行,人才在中国建材的收购联合重组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 

    整合已见成效 

    《华夏时报》:您说整合不成问题,那么对于已收购的企业,整合有成效了吗? 

    宋志平:目前整合已颇见成效。以浙江地区为例,由于竞争最激烈,以前浙江地区水泥价格是全国最低的。中国建材建立了区域价格协调机制,积极响应浙江水泥协会的限产保价号召,实施了恢复性价格提升,使企业盈利有了明显的增加,并使偏低的区域水泥价格尽快得到了恢复性增长。 

    中国建材在东南经济区充分发挥集团化规模优势,初步实施了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及产品的市场协同,减少了销售费用,降低成本。发挥资金优势,不仅有效降低各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而且许多过去因资金问题停建、缓建的项目也迅速恢复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