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实力与成就有目共睹,但这两年来这一区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似乎有些偏离“长三角制造”的轨道。这从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构成中可窥一斑。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超过10%,房价最高的9城市中,长三角有其四。去年长三角地区地价上涨6.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住宅用地地价涨幅居全国之最,高达12.16%。房价、地价飙升直接刺激投资猛增。去年,在全国13158亿元的房地产总投资,沪、苏、浙三地占了28%,其中长三角15个城市房地产投资额超出珠三角的2倍以上。房地产业成为推动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力。
与房地产业的狂飙突进不同,“长三角制造”面临艰难的升级。是将经济发展的未来建立在“楼顶”之上,还是建立在创新的“齿轮”之上,上海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上海市有关领导坦言,尽管搞房地产见效快、增值快,但推进科教兴市才是根本出路。与制造业的开放性不同,房地产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一个地区的房屋最终绝大多数还是要靠本地购买力来消费。建立在“楼顶上”的经济增长,更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上海正考虑建立一套可度量、能监测、可把握的调控指标体系,未来5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房地产投资增长不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幅度。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发展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眼下,长三角正处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门槛前,而“楼顶上”的长三角不可能维持长久。上海社会科学院有专家指出,由于前几年盲目性出让土地,长三角地区用地日益紧缺。光靠水泥、玻璃是堆不大“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今后20年的繁荣也不可能折现成今天房价的飙升。从城市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来看,从产业定位上看,长三角应该警醒了:必须跨过转型阵痛期,不是把新型工业化道路放在嘴上而是放到脚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现攀登、提升和跨越上来,完成现代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