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震区重建之后 落后水泥产能自决生死

来源: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7日

  三年重建,两年完成。在刚刚过去的“5·12”两周年里,受灾群众陆续地搬进了新居。但对于两年以来在灾区排兵布阵的水泥企业来说,好日子或许要宣告结束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灾后重建中暂时“免死”的落后产能,市场显然已经成为迈不过去的坎。水泥需求量下降,价格也在竞争中持续下滑。据《中国经营报》调查,目前四川灾区散装水泥价格已经较最高时期每吨下跌200元以上,而价格最高时超过600元/吨。

  与此同时,工信部初步意向是在今后三年内淘汰总计三亿吨落后产能。显然,从政策层面对落后产能将再次收紧。但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考虑到四川水泥市场的特殊情况,未来全省在落后产能的淘汰上将不会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采取以市场自主淘汰为主、政策督促为辅的“新举措”。

  灾后重建的水泥乱象

  “到今年6月份,援建汉旺镇的项目将全部竣工,我们就该撤离了。”援建单位无锡指挥部副指挥丁满琪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座汉旺新城已经崛起了。

  随着灾区建设两年完成的实现,曾经旺盛的水泥需求市场总算尘埃落定。记者在两年的跟踪采访中了解到,灾区散装水泥价格最高的时候达每吨600元以上,现在最低已经是一吨350元左右。

  根据灾后出台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水泥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中披露的数据,预计受灾六地市农村房屋、城镇房屋、基础设施和工业厂房的恢复建设共需1亿吨,按3年恢复期及各类型设施的复建进度计算,2008~2010年因灾后重建带来的水泥需求分别为3770万吨、3903万吨和2286万吨。

  “显然,随着灾后重建步伐的加快,今年灾区水泥的总需求量将远低于2200万吨。”一家主要供应灾区市场的水泥企业市场代表告诉记者,他所销售的水泥已经会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价格能维持在现在每吨400元已经非常不错了。

  据四川水泥协会之前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水泥投资一路猛增,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倍左右。截止到2009年5月底,在四川省发改委和省经委上报并经过审批的水泥干法生产项目就有100多个,其中已建、在建和拟建新型干法生产线就有超过120条。而这些大都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旦这些产能得到释放,将会直接导致四川水泥产能出现严重过剩。

  “重建结束了,水泥市场的需求就减少了很多,这是今年年初以来价格一直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会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渐显现出水泥市场需求的疲软。”水泥营销专家、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刘德昌预测说,等新建产能逐渐释放,未来水泥价格会滑落到每吨280元左右(主流型号po42.5),而价格极限则是250元左右。

  落后产能“最后一公里”

  2007年10月,成都市为完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投入3.3亿元对其辖区内的落后水泥企业全部予以淘汰,此举被称为淘汰落后的“成都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成都无条件关闭了所有落后水泥企业,而政府则拿出巨额资金,对被责令关闭的企业给予补助。

  事实上,汶川地震前四川曾几次利用行政手段强令要求关闭落后水泥产能。这些产能包括那些无生产许可证的水泥生产企业,土(蛋)窑、普通立窑、直径2.2米及以下的机立窑,以及淘汰干法中空窑生产线和湿法窑生产线。但汶川地震后,考虑到巨大的水泥供需矛盾,四川省政府在地震后做出决定,对那些环保和质量均达到要求的湿法窑,其生产线可以延期至2010年,显然,这将是“最后一公里”。

  “四川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大概占到总产能的30%以上。”有业界人士分析说。但这一数据记者没有能够从政府部门求证到。但有资料显示,四川省立窑及小旋窑水泥生产能力占水泥总生产能力的比例,1996年为84.42%,2000年上升到88.35%,2005年降为78%,2008年进一步降到59.82%。由此,以立窑为主的落后产能比例应该不小。

  记者注意到,目前四川一些大的水泥企业已经主动对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3月12日,四川峨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对该公司最后两条年总产能35万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实施爆破,彻底结束了公司以机立窑生产水泥的历史。此外,四川双马水泥也就自己的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

  根据规划,2007~2010年四川省将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000万吨,据此测算2010年省内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比约为50%,仍将远低于全国目前的平均水平(70%)。

  但记者注意到,在去年11月份记者参加四川省经委的一次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会议上,当时提出的水泥淘汰企业还不到10家,总产能不过90万吨。

  根据工信部日前提出的今后三年内淘汰总计三亿吨落后产能的初步意向,作为落后产能主要集结地的四川显然无法躲过这一劫。

  成都模式难以复制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既涉及政治因素(如当年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曾被称为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也涉及经济问题(如资金来源,如何归还贷款,影响当地税收等),更涉及企业所在地的安定团结(如人员安排等)。工作千头万绪,如一盘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内人士窦瑞麟分析说。

  “目前,四川部分偏远地区的水泥消费基本全部是从立窑企业那里得来的。”四川水泥协会负责人表示,在四川其他地方采用“成都模式”强令淘汰落后产能不现实,一方面各地政府拿不出这笔补助资金,另一方面各地立窑企业大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去年11月,四川省经委召开的会议上,只有九家小水泥厂不到九十万吨产能淘汰,这实际只是地方的缓兵之计,有点儿交差的意思。实际上地方也没有太多的资金可补贴。对小水泥企业来说,小半径的消费市场尚能生存,除非大企业如拉法基等进入与之竞争。

  对此,四川峨胜水泥厂办主任陈永军告诉记者,他们淘汰立窑时,当地政府给予了400万元财政补贴。而四川双马水泥之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江油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09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通知》,对公司响应国家关政策淘汰的落后产能,下发2009年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1750万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能够像成都一次性可以拿出3.3亿元财政,或者像江油给予上市公司以财政补贴。更多的地方政府还需要依赖落后产能为当地生产水泥,创造财政收入。

  正是在此种背景之下,四川省主管部门在对待落后水泥企业的淘汰上态度开始出现“微妙变化”。四川省主管部门表示,各地政府不会对立窑企业“赶尽杀绝”,但立窑企业还想继续生产,必须首先保证质量和环保达到要求。同时四川省政府还表示,不淘汰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落后产能问题上不作为,而是将把这些企业投放到市场中,让市场决定其生死。

  “落后产能的淘汰,如果政府强制+金钱双重刺激,可能很快会有效果。”刘德昌副教授表示,通过市场价格来淘汰,只能淘汰那些湿法生产线,对立窑企业影响可能不大。最终还是需要双管齐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