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上海水泥市场及十二五前景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1日

    我认为上海水泥市场可以用“走出严寒,迎接春天”来形容,具体来说,迎接春天的基础有以下四个,一,水泥产能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趋势,二,节能减排上升为国家战略,三,联合重组具有了新内涵,四,上海现象和平台。

    第一,水泥产能增速减缓,重点产业优化升级。1、十二五期间水泥前景向好。国家水泥“十二五”规划初稿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内水泥行业仍然前景看好,城镇化、新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成为拉动水泥消费的主要动力。预测,如果以2009年或者2010年的产量为基数,估计2015年水泥需求量有望达到21亿吨左右。2015年,前10家企业水泥产量达到全国水泥产量的35%以上,而前10家的平均规模大于7000万吨产能。“十二五”期间,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将不再是以新增生产能力为主导,而将转向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2、长三角经济体将继续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面积占全国2.1%,人口占11%,GDP占22.5%,财政收入占31.5%,吸引外资占35%以上。2009年生产总值达71794亿元,长三角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看成一个经济体,其GDP总量排在全球第11位,列俄罗斯之后、韩国之前。3、水泥将从量变到质变。长三角地区09年水泥累计产量26166万吨,同比增长6%。过剩问题依然严重,据统计,过剩产能约7000万吨。作为水泥行业发展的先行地区,“十二五”水泥技术改造将以“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利用废弃物”为主流趋势。5、海螺引领行业的产业升级之路。2008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海螺集团视察,指出“海螺这几年的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就是我们讲的怎么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殷切希望“把海螺建成国际知名品牌”。海螺窑处理城市垃圾也取得了非凡成绩。2010 年3月,日处理600吨示范项目在铜陵海螺公司建成,4月正式开始处理生活垃圾,截至10月底,共处理垃圾55708吨,经检测各项环保指标完全合格,率先走出了一条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新途径。同时,海螺也是全国余热发电规模最大的企业。2006年来,投资15亿元建设11套余热发电工程,装机规模达19万千瓦,每吨产品可节电40千瓦时,企业每年可节电13.6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万吨。2007-2008年,增加投资21亿元,在17个工厂全部配套建设余热发电工程,新增装机规模31万千瓦,每年节电2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能原煤110万吨,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270万吨。6、上海也在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拟进行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拟关闭2000吨/日以下等五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拟关闭100万吨/年以下的粉磨站;在水泥熟料减量的基础上,投资约16亿元,建设以处理城市废弃物250万吨为主要目标的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

    第二,节能减排加大力度。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国际上已将低碳发展作为刻不容缓的议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召开多次会议、多份文件严控,国发〔2010〕12号文指出,到“十一五”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十二五期间开始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水泥工业也难避约束性指标的“紧箍咒”。

    第三,联合重组纵深发展。目前水泥行业区域整合已初露端倪,西北(中材)、华北(冀东、金隅)、东北(亚泰、天瑞、山水)、华东(中建材、海螺)、华中(华新、海螺、中建材)、华南(台泥、华润、海螺)、西南(拉法基、华新)的联合重组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南方水泥整合初见成效,诞生了“新浙江现象”。到2010年年底,南方水泥已联合重组近150家企业,产能超1亿吨,总资产超过4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利税超过30亿元。南方水泥为中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江苏地区通过加紧淘汰小粉磨厂追求市场平衡;浙江通过节能限产追求市场平衡,作为上市公司的海螺也在追求市场平衡,要市场也要效益,2010年,海螺集团有望实现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以金峰为代表的苏南本地水泥企业也正在崛起,积极维持市场平衡。

    第四,上海市场。2010年世博会召开的半年期间,上海多数建筑工地停产,全年水泥用量预计下降至2300万吨左右。“十二五”期间,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配套建设项目以及迪斯尼等第三产业项目的启动,水泥消费市场将反弹,市场需求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