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泥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3日
        2010年是中国水泥工业极不平凡的一年,恐怕若干年后人们仍然会记得第四季度水泥价格的暴涨。从去年9月底开始,受各地不同程度限电、停电及煤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在市场的一片惊呼声中不断攀升,几乎一天一个价格,最终大都突破了400元/吨大关,达到了20年以来的最高值。

        在“十一五”最后收尾的几个月,水泥价格的这一异常表现,是喜?是忧?对未来的水泥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后的水泥价格还会这样高吗?这是水泥生产行业、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均所关注的。

        山东作为全国的水泥大省,在去年最后几个月的情况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冲刺。登高方能望远。让我们就以山东为对象,对山东水泥近些年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展望,触摸水泥发展的脉络,把握水泥发展的风向。

        2010年水泥价格大幅增长

        2010年初,山东地区气候反常,正月十五后还下了一场大雪,加上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市场启动缓慢,价格较低;三月下旬,工程施工旺季开始,市场出现正常的季节性反弹,价格开始缓慢回升。进入6月份,随着全省各地特别是立窑集中的地区淘汰落后水泥力度的加大,水泥市场价格回升较快,同时水泥熟料价格上扬。到了9月下旬,山东周边市场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电、停电情况,造成水泥及熟料产能发挥不均,供应量减少,市场缺口加大,原先的供求格局被打破,外地大客户进入山东市场大量采购,带动水泥及熟料价格急升。加之不久进入冬季,各电厂开始储存冬煤,煤炭价格大幅快速上涨,冬季煤炭价格一般较平常月份上涨200元,进一步加剧了水泥价格的攀升,最紧张时几乎一天一个价格。9月初胶东烟台地区水泥价格283元/吨,10月份300元/吨,11月份达到400元/吨。11月初,枣庄市熟料价格一度上涨到380元/吨~400元/吨,与年初相比上涨了90%。

        然而,水泥价格连续数月的攀升,并没有使水泥企业盲目乐观。大家担心,限电造成水泥价格的井喷现象并不会持久,因为行政手段并不具备持久性,市场自有平衡能力。特别是限电释放了错误的信号,并没有实际反映市场真正的需求状况,反而可能会导致水泥行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这将会导致水泥行业产能进一步过剩。拉闸限电是一种临时性的行政干预市场行为,人为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短时间内扰乱了价格秩序,释放了错误的价格信号,担心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水泥板块。

        众所周知,水泥是资源和能源消耗性产品,原燃材料成本占了水泥价格很大部分。目前,由于煤、电、油、运、微粉、粉煤灰等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扬,水泥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加之由于一些局部市场产能集中,市场竞争导致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以山东为例,2010年的前8个月水泥价格落后于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进入9月份,虽然受部分地区阶段性限电影响,水泥价格上涨,但维持时间不容乐观。企业呼吁,水泥价格不应再回到原来的价位水平,各厂家应当进行区域价格的理性协商,保持一个合理的价位水平。

        “十一五”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效果突出

         长期以来,水泥大省山东一直在全国扮演着水泥生产冠军的角色,而在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下降到亚军的位置。“十五”末的2005年山东全省水泥产量1.42亿吨,2006年达到1.66亿吨,为有史以来最高值,2007、2008、2009年产量分别为1.49亿吨、1.40亿吨、1.43亿吨,2010年产量1.48亿吨。五年间水泥产量7.5亿吨,比“十五”增长近50%。全省水泥散装量由“十五”末的5745.17万吨发展到2010年的8462.16万吨,年平均增长8.05%,散装量位居全国第二,“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4亿吨,是“十五”1.65亿吨的2.5倍。“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水泥产量波动不大,增长速度有正有负,但是经济效益呈年年持续增长态势。“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全省水泥工业增加值由131.4亿元增加到195亿元,增长48.4%,年均增长率8.2%;销售收入由441亿元增加到650亿元,增长47.39%,年均增长率8.1%;利税由48.1亿元增加到80亿元,增长66.32%,年均增长率10.7%;利润由24.5亿元增加到49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14.9%。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产量,表明山东实行水泥工业总量控制的产业政策见到成效。

        “十一五”期间山东水泥实现重大突破。新型干法水泥高速发展,200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0条,年熟料产能431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41.61%;2008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首次超过立窑,成为山东水泥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0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80条,年熟料产能8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4.5%,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山东共淘汰立窑水泥7600万吨,由全国有名的立窑大省跨入新型干法水泥大省的行列,实现了山东水泥工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十一五”是山东水泥行业战略重组步伐最快、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的一个历史性时期。山东山水水泥集团和中联水泥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水泥工业的龙头和中坚力量。截至2010年底,山水集团在山东省境内拥有21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年生产能力达到2684万吨;中联水泥在山东拥有21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生产能力2136万吨。山水和中联两大集团的熟料产能超过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总产能的一半。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2005年,山东省水泥产品单位能耗为124.41千克标煤/吨,2010年下降到93.32千克标煤/吨,五年间下降33.32%,为全省节能减排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型干法水泥纯低温余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五年间,全省共建成投产余热发电机组50个,发电机装机功率400兆瓦,年发电量28.4亿千瓦时。已累计发电3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
    
        废弃物利用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水泥行业共消纳各种工业废弃物数量超过2亿吨,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

        “十二五”山东水泥将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由大变强

        未来的“十二五”,将是山东水泥工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期。山东水泥行业将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推动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
 
        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优化结构。“十二五”期间,不但要淘汰落后,而且要控制总量,全省水泥熟料产能将控制在1亿吨,五年内全部淘汰立窑水泥,相应增加日产4000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吨以上的的水泥粉磨站,支持发展低碳水泥技术,研究开发新的特种水泥。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区域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全省资源分布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水泥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及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禁止再建新的水泥生产线,同时要有计划地减少上述城市熟料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全省水泥工业原则上不再布新点,要支持优势企业集中布点,规模化生产。要加快大型水泥出口基地及散装水泥出口配套设施建设,以适应水泥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进一步延伸水泥产业链。支持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推动水泥企业由单纯生产销售水泥向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转变,加快发展水泥制品、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及粗、细骨料等下游产业,合理延长水泥产业链。

        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推动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重点支持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等集团的发展。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规模化程度,使企业平均规模达到100万吨左右。
 
        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治理污染。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研究开发可利用废渣的超细粉磨技术,合理利用工业废弃物,推进主要城市利用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的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彻底改变水泥工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对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水泥企业进行重点治理,强制关闭一批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