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包钢西创利源水泥有限公司打造循环经济基地实录

绿色产业 今欲龙腾

来源: 来源: 包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0日

    在包钢西创利源水泥有限公司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包钢。”利源水泥公司经理、党委书记赵百仁说:“这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时隔一年,墙上的书法墨迹尚新,但利源水泥已经跨出了大发展的重要一步。

    成立:一次跨越所有制的“握手”

    2011年早春,塞外的春光孕育着一片崭新的希望。由原冶金渣公司源力微粉厂和综企公司水泥厂重组而建的利源水泥公司落笔在一片蓝图上。这是一次包钢内部普通但又意义非同寻常的重组。说其普通,是因为内部重组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企业行为;说其意义非凡,则是因为这是包钢管理创新的一块“试验田”,对包钢下一步的集体企业改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微粉厂是专业处理冶金渣的企业,而经过处理的水冲渣正是生产水泥的重要辅料。作为一条产业链上的两个环节,微粉厂与水泥厂重组似乎天经地义。不仅如此,原水泥厂地处包钢新建无缝钢管生产线区域内,随着新生产线的初具规模,搬迁也势在必行。

    有人将这次重组称为是一次跨越所有制形式的“握手”。微粉厂是包钢西创的直属企业,而水泥厂则隶属综企公司的一家集体企业。握手之后能否志同道合、协力奋进,这既是人们的疑虑,也是人们的期待。

    2011年2月12日,综企公司水泥厂正式划并于包钢西创旗下。综企公司领导和职工无不希望“嫁出的姑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包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包钢西创董事长宝志华希望水泥厂尽快适应全新的管理体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为包钢西创注入新的活力。

    水泥厂划并包钢西创并非空手而来,在带来专业技术、长期稳定客户的同时,还带来了最重要、也是最具价值的品牌——“鑫草原”。

    利源水泥成立后不久的一天,赵百仁来到利源水泥公司即将开工建设的厂址,站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百感交集,自己和职工倾注大半生的水泥厂将不复存在,脚下这片正在返青的土地将承载他们新的创业、新的奋斗。

    创业:从“拜师学艺”开始

    土地、人员、资源,再创业的要素基本齐备,但利源水泥的目光更远。此刻,利源水泥已经拥有两台4.2米管磨和一台产能60万吨的立磨。

    立磨,是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因能耗低而被广泛采用,但在内蒙古地区尚属新生事物。利源水泥因此同样面临着立磨工艺不畅的难题。于是,赵百仁带着队伍又一次走向市场,所不同的是这次是拜师学艺,以求真经。历经千辛万苦,利源水泥终于掌握了国内先进的立磨技术。

    先进技术要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在包钢西创的大力支持下,1号立磨在日夜兼程的改造中恢复了应有的风采。2011年7月1日,这台设计先进、能耗更低、能力更强的内蒙古地区首台立磨开始正常转动。巨大的轰鸣声,如同是为利源水泥在包钢循环经济道路上提速快跑的喝彩。

    2011年,利源水泥全年共生产微粉75万吨,加之水泥销售,两种建材产品合并销售收入达2.26亿元。而此刻,利源水泥并未浅尝辄止,一个打造包钢循环经济产业更大的构想正酝酿成型。

    在1号立磨改造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2号立磨和200万吨水泥生产线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3号立磨也即将开工建设。今年,利源水泥将形成年产微粉180万吨、水泥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利源水泥职工心中涌动着再创业、大发展的澎湃激情。

    发展:强力支持新体系建设

    2011年是国内水泥需求的“小年”,受国家调控房地产行业政策的影响,国内水泥制造业一片萧条。国家对淘汰落后水泥产业的要求也更为苛刻。

    由于涉足水泥生产技术门槛低,前些年水泥生产企业蜂拥而起,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加剧。一个地区的水泥需求常常被多家企业重叠覆盖,仅在包头及周边就有乌兰、蒙西、草原等众多知名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包头地区水泥产能已经接近5000万吨。利源水泥这只水泥产业森林中的“小小鸟”,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荫?

    赵百仁对此没有过多的担心:“‘十二五’末,我们公司的水泥产能将达到600万吨、微粉达到300万吨。正因为我们有冶金渣这份资源,我们不惧怕市场竞争。随着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水泥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利源水泥最终的目标是要占领包头地区70%的市场。”

    “掌控资源者胜”,这句话让资源与产能同在的利源水泥底气十足。

    走过萧条的2011年,利源水泥开始在迷雾中见到一线曙光,而这道曙光正是来自于包钢的新体系建设。2012年,新体系建设将进入快速推进期,巨大的水泥需求量将给利源水泥带来同步发展的最佳机遇。目前,利源水泥水泥车间生产项目正加紧建设。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转暖,利源水泥已准备好在新体系建设工地上展开一场春季攻势。

    “十二五”末期,随着包钢大建设的结束,利源水泥将何去何从?利源水泥的跳跃性思维再次将企业发展前景展现在眼前:在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建立自己的储运站,以吨包装的形式扩大市场。如今,利源水泥已经在市区建立了营销点,外聘有市场经验的营销人员开拓市场。以销定产的原则将引导利源水泥产能进一步有效释放。

      利源水泥的发展变化及其自身所处产业链条的位置,得到了包钢(集团)公司和包钢西创的极大重视。包钢集团三届四次职代会将利源水泥定位为绿色建材产业链的“龙头”;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秉利更是将发展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放置在包钢未来六条新兴产业当中布局。

    利源水泥一步踏入发展的春天。

    和谐:心手相牵 水乳交融

    利源水泥从事的是一项利己、利民、利国的绿色产业,不仅创造着人与环境的和谐,自身也在和谐的氛围中寻求着发展。

    2012年元旦,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上,12位综企公司原水泥厂的老职工合唱一首《感恩的心》。人们看到,这些双手粗糙、皱纹布满脸颊的老工人眼里都含着激动的泪花。是啊!原水泥厂30多年的创业饱含了他们的辛勤与血汗,而新企业的蓬勃发展又带着他们一路前行。

    民生、民意、民智……虽然所有制不同、身份各异,但坚定的目标让所有职工同心同德。

    在利源水泥的花名册上有全民工、集体工、劳务工,其中劳务工身份还包括两种,职工身份是包钢各单位中最复杂的一个。新企业成立至今,利源水泥一直努力构建着企业和谐、提升着企业的内生动力。

    重组之初,赵百仁深深地认识到两家企业存在的文化差异。综企公司的职工具有特别能吃苦的作风,他们从人拉肩扛的粗放式劳动中走来,具有更强的市场承受力和耐压能力;而原微粉厂职工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文化素质高、思路观念新、接受能力强。两江之水汇成一河,更需要一种新文化的创建。

    而就在此时,包钢大力推进的5S管理如同一张文化的“试纸”,检验利源水泥新文化的力量。虽说是新建企业,但利源水泥面临着各项制度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的更新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利源水泥从发展经济和职工需求入手,大力推进5S管理,并借助5S管理之功,修建了新浴池、新食堂,改善了职工工作生活设施和环境。职工们自己动手改天换地,一个高水准的新企业屹立在眼前。

    包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包钢西创董事长宝志华在参加利源水泥5S管理验收时,对职工们的劳动创造和坚定意志赞赏有加。

    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争取。在职工关心的问题上,利源水泥领导班子突破以往界限,让职工感受到身边的公开与平等。就连分茶叶这类“小事”,也不分等级一视同仁。岁末年终的包钢员工卡福利消费工作启动后,利源水泥集体企业职工卡中也充值了800元钱。利源水泥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油然而生。据统计,利源水泥2011年职工年平均收入达到5.5万元。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为新文化建设搭建了桥梁。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合唱、羽毛球比赛、五人足球赛等活动拉近了职工的距离;为女职工增加保险、体贴入微的送温暖活动为民生增加了新内涵……两种不同的文化经过碰撞、磨合,最终实现了水乳交融般的深度融合。

    2011年11月25日,利源水泥公司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包钢西创总经理翟金杰指出,包钢每年因冶炼而产生的冶金渣达700万吨。作为包钢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龙头”企业,利源水泥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优势。希望利源水泥能够打造管理一流的团队,以一流的业绩为包钢保产做出新贡献,在黑色的渣山上播撒绿色的希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