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毅:陕西水泥价格起伏的背后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3日

    陕西省是西北的门户,自2007年开始经济进入发展高峰期,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带来需求强势,水泥价格稳步上扬;在对市场需求前景的看好判断中,水泥投资急剧上升,新型干法产能上马,这种产能积累在2010年底开始显示——在各地都在大张旗鼓地限产保价的风潮中,陕西水泥价格却两度快速直跌,落差近100元/吨,成为全国水泥价格的低谷,让市场跌破眼镜;而进入2012年,各地需求回升缓慢、水泥价格拉升不甚乐观的背景,陕西省却逆势而行,一跃成为少有的价格上涨区域,价格急速攀升,基本恢复至2011年年初水平。本文回味并剖析这场从短时期内从市场低谷迅速走出的精彩战役,给其他正处于产能压力迷局的水泥市场提供借鉴。

    市场格局:优胜劣汰 六大企业不同归属

    冀东在“十五”期间进入,海螺在“十一五”期间进入,都发生了“遭遇战”,但背景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同为民营企业的尧柏、声威把握住产业发展周期,在陕西站稳了脚跟,成为陕西四巨头中的一员;秦岭、众喜两家都曾在陕西拥有重要影响力的本地企业,在这轮的经济发展周期中落马。

    从上述各企业的产能扩张来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

    秦岭水泥,是国家水泥重点骨干企业,1996年11月8日以陕西省耀县水泥厂为主发起人成立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2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200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60家水泥企业之一……即使有这么多光环,秦岭水泥由于机制等原因,在2007〜2009年市场高潮期,却没有抓住机会再度发力,遭受到新进入者冀东、声威的市场挑战,几经周折最终被冀东收购出局。

    冀东水泥,2003年在宝鸡投产第一条5000 t/d 线,后遇到市场下滑,国家对水泥投资贷款严控,生产线建设资金受到挑战,写下了冀东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不得已出让股权与德国海德堡。但福祸相依,正是这一所谓“败着”,成功奠定了冀东水泥在陕西甚至于在全国的发展新起点——引入新资金后,冀东水泥2007年咸阳5000 t/d线投产,2008年又相继投产两条线,靠硬碰硬的规模实力,彻底动摇了秦岭水泥在陕西的历史地位,建立了自己在陕西的地位。

    尧柏水泥,一家本地民营企业,却有在英国、香港两地上市非凡经历——于2006年12月成功在英国AIM上市,2010年8月,从AIM板转战港交所上市。尧柏水泥把握了进入市场的区域、时机,布点在陕南和陕东南地区,避免和大企业直接对阵并形成控制区域;抓住企业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产能扩张,确立了在陕西的地位;2010年以来先后收购6条线,新增产能500万吨,减少了市场竞争,进一步巩固区域的控制力。

    声威水泥,浙江民营企业,2004年、2005年先后在咸阳和铜川分别投下2500 t/d、5000 t/d线,拉开了进入陕西序幕。声威在铜川布下的3条5000 t/d线(投产两条,在建一条),区域位置优势十分明显,既可南下西安,又可北上陕北。尽管关于声威的收购故事传言不断,在去年惨烈的价格战中,声威“宁死不低头”,没有倒下,坚持到了市场再度回暖。

    海螺水泥,在陕西投产的第一条线位于宝鸡千阳,2010年11月投产之际已进入市场高峰期的尾声,2011年再投两条线。海螺入陕不像当年进入华东、华南市场占有进入市场先机之优势,就必然要出手强势获取市场份额。不出所料,海螺并没有给冀东面子,冀东也不手软,两家为市场而战,大刀阔斧价格直落,掉去100元/吨之多。没有经过市场洗礼的西北水泥企业彻底领教了海螺成本优势的威力,众喜由于资金链断裂不得已忍痛退出市场,尝到了优胜劣汰的苦果,一些中小粉磨企业迫于成本压力也逐步退出市场。

    众喜水泥,这一轮市场下行的牺牲者,众喜在2009、2010连续投产两条5000 t/d线,在建一条,本该进帐,却遭遇市场下滑期,措手不及,并和海螺在同一时段、同一区域释放产能,真是闯到了枪口上。资金链断裂是众喜的致命伤,还会有相当一批企业要步众喜后尘。

    2011年3月水泥价格下跌50元/吨,3个月后再度下跌45元/吨,市场持续低迷为市场整合创造了机会,海螺进而收购众喜,尧柏抓住机会出手收购阳山庄、实丰等企业,声威”宁死不低头”硬是扛过了冬天,经过一年来的价格血拼,2012年3月价格回调,4月回到350元/吨,而这样的日子谁能预料到这么快到来?

    在这一轮市场起伏中,6家企业有着不同的归宿,秦岭水泥是在市场最佳之际遭遇出局,主要是新进入者没有给予机会;众喜是在市场下滑之时又碰到国内最强企业进入市场;海螺是主导者,冀东是主要“参与者”,尧柏、声威在前期都受益颇丰,所以有足够的弹药打下去,随两大企业集团跟进……这就是残酷但又现实的市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没有情面,上升期诞生新的领军,下降期出局原有的霸主。

    思考:产能过剩是必然 强有力主导企业是关键

    陕西水泥市场的变迁说明,产能过剩是高成长市场的必然产物,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操控市场的主导企业,陕西尧柏、海螺、冀东、声威4家企业胜出,靠的都是实力,经过市场火拚厮杀,集中度大幅提高,从47.94%上升到73.65%,市场的控制能力得以加强,市场价格的拉升成为必然。但没有想到的是众喜出局的这么快,市场恢复的又这么快,彰显出海螺对市场的操控能力。

    陕西省是内陆区域,周边和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四川交界,而水泥是区域性产品,价格过高,外围水泥必然会进入,把握好区域市场的供需与价格,避免价格拉过高招致外来区域流入,是在产能过剩期间区域限产保价要关注的问题。海螺在陕西的西部甘肃平凉、南部四川广元各有两条5000 t/d线,自会稳定区域间的流入流出;山西、内蒙古都向陕北流入,随着陕北价格的下降,流向正在发生了变化;前段时间河南价格高于陕西不再进入。

    陕西去年还是全国价格的重灾区,今年一跃成为少有的价格上涨区域,可以说,靠需求高成长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把握市场,限产保价也好、优胜劣汰也好,抑或是在不同时期组合出拳也好,市场博弈的水平会更高、更具挑战。“十二五”水泥市场的变化一定要较“十五”、“十一五”更有深度,企业的规模、应对市场的掌控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