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这使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愿望与城镇吸纳转移人口的能力同时增强。再加上农村青年学历升高与土地流转松绑两种动力参与推拉,必然给城镇化进程加速。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当城镇化比率升高到某一临界水平的时候,很可能出现爆发性城市扩容现象。对此需要备有多方应对之策,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百城打造4万公里轨道交通。
一、20年内我国将有百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
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经验表明,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都需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日本根据其实际经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区分城市人口多少,推荐如下的公交系统配置方式:建议50万人口以上城市,配置高速轨道网络与公共汽车网络;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不用轨道交通。我们即使比日本保守些,至少也应当采取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配置高速轨道网络加公共汽车网络的公交发展方针。
在明确上述方针的同时,应当清醒看到,我国拥有百座人口超百万城市的日子,正在一步步临近,为期已经不远。因为按今后20年间各大中城市人口翻番进行估算,目前128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到2032年后人口都将超过百万。退一步说,即使其中有1/5人口扩充速度比较慢,达不到100万人,那也将足有百座城市人口超百万。这是明摆着的客观发展趋势。
百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吸纳的人口总量,可能达到全国人口的1/3左右。如果这样的估计大致符合客观趋势,那么,这些城市的总人口,就将在4亿-5亿人之间,或说大数在4.5亿人左右。无需更精确地测算,就可形成一个大概念,我国急需认真规划4亿-5亿城市人口的公共交通配置问题。交通问题解决不好,城市就会陷于瘫痪。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提前规划,预留线路,否则就会增加建设难度,造成巨大浪费。
二、大城市需要配置高速轨道网络的主要理由
概括地说,快速、准时、安全、环保、节能、省地,六大长处,是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需要发展轨道交通的主要理由。轨道交通封闭运行,畅通无阻,快速便捷,对生活节奏快、时间宝贵的大城市居民来说,是最大的好处。运行准时,降低不确定性,便于安排出行计划,能够缩短候车时间,因而与运行快速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上述两点的共同作用,是节约时间,等于延长市民生命。
任何交通方式,都难免出事故。但与其他方式相比,地铁轻轨封闭运行,相对而言比较安全。对珍惜生命的社会来说,这是不小的好处,各城每年都可以减少出行人的伤亡。环保关系人们健康,如今全世界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各种出行方式的人公里污染排放总量,相差悬殊,城市轨道交通和自行车一样,碳排放与有害颗粒物污染近于零,自然应当作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首选方式。
能源和土地是稀缺资源,大城市的土地尤其宝贵。各种机动化运载方式满载条件下的每公里人均能耗,最低为大公共汽车的0.17兆焦耳,最高是轿车1.16。轨道交通的能耗略高于大公共汽车,郊区运行0.26,市内0.29,低于小公共汽车的0.35,显着低于轿车,总地说较为节能。更重要的是地铁轻轨便于构造立体交通,对城市土地的占用远远小于其他交通方式,这使配置高速轨道网络往往成为一些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未来二三十年我国需建地铁轻轨4万公里
自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以来,轨道网络迅速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公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欧美相比起步较晚的日本东京,在上世纪60年代,轨道交通也已经发展成为市民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占比达到57%。到上世纪90年代,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的地铁轻轨万人平均运营里程,按市区人口计算分别为5.67、7.96、2.06、2.53公里,4城平均万人3.91公里;按都市圈人口计算分别为3.0、1.7、0.85、0.7公里,4城平均万人1.27公里。这样的轨道交通网络密度,基本能够满足大城市公共交通需要,城市交通也有拥堵,但不致瘫痪。
借鉴上述城市的经验,可以根据城市规模,考虑按市区万人2-4公里、平均3公里,或者都市圈万人0.7-1.3公里、平均1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概算指标,粗略制定城市轨道网络长远规划。按市区内人均用地100平方米、市区万人用地1平方公里进行换算,这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对应2-4公里轨道网络。这样的网络线路密度,能够四通八达,方便换乘,可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特有优势。
都市圈万人平均1公里轨道交通,百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总计4-5亿的人口,显然需要4-5万公里的轨道网络。这就是说,在今后二三十年间,我国百座大城市共有4万多公里轨道交通在等待建设,其中约有1万多公里应为地铁,3万余公里轻轨。这无疑是一项战略意义可以和万里长城相提并论、但工程量远超长城的宏伟工程。完成此项惠民工程,将极大便利市民交通,节省上下班时间,减少城市空气污染,扩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与此同时,还将激活大量潜在劳动,创造出高达20万亿-30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价值,显着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与金融资产,既强国又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