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百年老企” 华新水泥的长青密码

——解析百年华新的长青密码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6日

    在老牌重工业城市黄石试图挣脱“光灰城市”的枷锁时,作为龙头标杆企业,“百年老企”华新水泥又一次走到了时代的前头。

    刚刚过去的2013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105%~125%,其生产、销售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同比递增20%以上,均创历史新纪录。

    华新正以其“开放、创新、发展、奉献”的姿态,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追逐着开放的阳光,风雨兼程一路走来……

    这是一个新起点:去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同比增幅20%以上,其中仅黄石市所辖的黄石、阳新、大冶三地分子公司就完成销售收入39.63亿元,缴纳税收3.35亿元,同比增幅20%;

    这是一个新跨越:从21世纪初,年产能350万吨水泥规模,到如今的7000万吨水泥规模,员工总数由3000余人增加到14000人,总资产由10多亿元增长至240余亿元,今天的华新相当于2000年的20个华新;

    这是一个新实践:开发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建设环保工厂,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污泥、漂浮物、污染土、工业危废等废弃物;

    这是一个新模式:融合当前领先的智能移动IT技术,形成了“鼠标+水泥”的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网上买水泥在华新也变成了现实;

    这是一个新步伐:2013年8月29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亚湾市,华新亚湾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百万吨生产线建成投产。如此同时,华新的第二个海外项目——柬埔寨水泥项目建设也在紧锣密鼓中推进。

    是“一味守滩”还是“奋力抢滩”

    华新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华新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冗员较多、市场萎缩等。

    是“接受现实,一味守滩”还是“着眼未来,奋力‘抢滩’ ”?在理性地分析了中国和世界水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后,2000年时任华新水泥总经理的李叶青提出了“走出黄石,突围谋变”的发展思路。

    面对国内资本市场融资难题。华新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全球率先引入战略投资者;面对行业的盲目扩张,华新呼吁“去产能是解决中国水泥产能过剩的唯一出路”,进而坚持“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高效益”标准,投向了现代化的“环保产业”。

    以长江流域为横轴,以京广线区域为纵轴,华新推出了“十字型”发展战略,科学谋划未来。

    以中部地区为发展重点,兼顾长三角和西部地区,涵盖中国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市场迅速扩张。

    2003年3月,随着在外地兴建的首条整套水泥生产线——华新宜昌公司点火投产,华新乘势而上,先后在湖北、江苏、云南、西藏、湖南、四川、河南、重庆、广东等地投资建厂。
   
    美好的世界 从我们开始

    华新旗下各工厂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华新阳新公司自落户老苏区阳新县以来,连年获得县委县政府授予“税收贡献大户”荣誉称号。2013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07亿,缴纳税收1.23亿元。与此同时,在当地开展产业扶持,带动周边矿产、建筑、房地产、运输、交通、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增强阳新县域经济实力,还解决了200多名下岗职工和当地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随着华新西藏公司一期和二期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年税收过亿元,成为山南地区第一税源大户、位居全自治区前茅,极大地增强了山南地区自身造血功能。除本身提供700余个生产就业岗位外,还带动了西藏山南地区电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公司通过设立爱心教育基金,援建农牧民脱贫产业园。每年向西藏新农村、藏族希望小学等捐赠的资金百万元以上。

    “履行责任、回报社会”近年来,华新旗下各工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关爱老人儿童、就近招工招聘、兴办教育事业……

    “美好的世界,从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华新人自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上街劝导文明,下乡调解矛盾,深入社区扶贫帮困……

    一个个美德故事、一系列先进事迹、一项项有力举措,华新人让文明新风撒播祖国的大江南北。

    十几年来,华新不仅解决了老国有企业3000余名职工就业问题,没有一个职工下岗,还吸纳新建分子公司所在地的社会人员万余人就业。每年,公司为新农村建设、希望小学、抗洪救灾、见义勇为、特困学生等捐款近2000万元。

    如今的华新,在全国10个省(市)和海外拥有工厂100多个,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质量优势为一体的综合性、环保型、国际化的大型集团公司。

    “深山出俊鸟,飞涧有沉鱼”,华新犹如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