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外资天价并购 水泥 一出大鱼吃大鱼的好戏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24日
    龙头企业是重点整合对象
 
    水泥作为同质性很强的产业,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同处一个区域内的水泥企业,在各方面硬件条件(石灰石资源、运输条件等)相当的情况下,规模优势等同于竞争优势,可以说,产能规模是水泥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水泥企业实现规模扩张通常分为内涵式扩张和外延式扩张两种,在水泥企业成长初期,水泥企业的产能扩张主要是以自身的技术升级为主导,而在企业发展日益成熟时,收购兼并就成为了获取资源、提高产能的主要手段。
 
    中国水泥行业目前已经从内涵式扩张过渡到外延式扩张阶段,外资水泥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着从内涵式扩张到外延式扩张的过程。外资水泥早期在中国水泥市场多以控股合资建厂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如世界头号水泥巨头拉法基凭借其新兴市场进入模式,首先选择在竞争较缓和、新型干法普及率较低的四川、重庆的沿江地区新建生产线,以控股的形式合资建厂,在完成区域初步布局的基础上,目前也开始过渡到外延式的扩张阶段,去年与瑞安建业合并成立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进而收购四川双马公司,以加速其在西南地区产能扩张的步伐。
 
    国际水泥业发展经验表明,水泥具有天然的区域运输半径和依赖矿山资源的特性,高集中度而带来的定价权是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特定的区域市场内,产能规模、石灰石资源及运输条件(尤其是水运条件)是水泥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具备这些优势的企业,要么成为区域整合的发起人,要么成为整合的重点对象。
 
    从近期外资水泥并购案例可以看出,由于拉法基瑞安已经具备区域整合龙头的素质,其并购四川双马是加速实现其区域定价权的目标。而其它新进入的外资水泥企业,无不选择目标市场的龙头企业,如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及冀东水泥在各自区域都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选择与这些企业合作参与特定水泥市场的整合,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外是夕阳 国内是朝阳
 
    20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开始将国内水泥工业压缩,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亚洲水泥市场的外资比重较低,使得亚洲成为国际水泥企业角逐的主要市场。
 
    对中国而言,目前不仅生产超过世界40%的水泥,也是全球在过去10多年发展最快的水泥市场。但与此同时,2003年时中国水泥工业的外资投入只占1.5%,而在泰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水泥工业的外资投入分别达到60%和80%,中国更是成为外资水泥企业虎视眈眈的对象。
 
    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偏低,全国共有水泥企业4000-5000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从长远发展来看,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目前水泥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状况,加上宏观调控导致下游需求减缓,水泥价格整体低位徘徊,而生产成本却日益高企,不少水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陷入经营危机,这为行业整合提供了契机。
 
    2005年以来,外资水泥进入中国水泥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拉法基与瑞安建业合二为一,一举成为西南地区水泥业的领军集团,紧接着又宣布收购四川双马股权;豪西盟增持华新水泥的股权,持股比重与华新集团仅一点之差,同时拟通过定向增发成为华新水泥控股股东,此外,豪西盟拟从河南省同力水泥集团入手,参与河南省水泥行业整合;海德堡收购冀东水泥陕西扶风、泾阳公司的半数股份,拟借冀东之手整合华北市场……
 
    外资水泥之所以看好中国的水泥市场,我们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拉动水泥需求。我国经济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国经济将进入又一轮高速发展期,我国政府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使GDP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两番,为实现这一目标,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不低于7.2%,而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水泥的消费需求。
 
    其次,我国水泥行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005年我国水泥产量10.64亿吨,占世界水泥总量48%左右,但产量的构成极不合理,新型干法窑水泥的产量仅占水泥总产量40%左右,而在2002年,世界新型干法窑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60%左右,日本、泰国、韩国、我国台湾等都在90%以上。我们预计我国水泥消费高峰的总需求量在14亿吨左右,再考虑到有60%左右的落后产能要面临淘汰,我国水泥市场尤其是新型干法窑水泥的市场还面临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我国水泥行业的成长性远高于世界水平。水泥产业在国外基本已成夕阳产业,年均增长率约2-3%左右,而在我国仍属于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产量年均增长超过12%,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根据我们的预测,我国水泥行业仍具有十年以上的增长期,未来十年新型干法窑水泥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3.5%左右。在高成长性的行业环境中,龙头企业无疑能最大程度分享行业增长的成果,如近年来海螺水泥的成长性及盈利能力明显高于拉法基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最后,我国水泥业盈利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目前中国水泥行业由于受宏观调控影响,下游需求增速放缓,水泥价格整体在低位徘徊,而原材料价格却出现大幅上涨,在上下游双重挤压下,水泥企业的盈利状况整体处于低谷,我们预计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渐好转、过剩的水泥产能逐渐消化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我国水泥行业的盈利能力将会逐渐提升;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较低,价格战所主导的行业整合使得我国的水泥价格与国际价格水平比较明显偏低。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渐提高,以及部分企业区域定价权的获得,未来我国水泥价格将面临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水泥行业的并购在未来3-5年都将得以延续。
 
    解密外资天价并购 水泥 一出大鱼吃大鱼的好戏

    中国证券报记者 韩万宁 北京报道 

    ——访HOLCIM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莫魁   

    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世界著名的水泥和混凝土供应商瑞士HOLCIM(豪西盟)终于跨出了在华并购水泥企业的实质性步伐。HOLCIM日前宣布将以1.25亿美元承购华新水泥新发行的1.6亿A股。私募完成后,HOLCIM所持有的华新水泥股权将从目前的26.1%增加到50.3%,成为华新水泥的绝对控股股东。为此,记者采访了HOLCIM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莫魁(Christoph Moellers)先生。
 
    记者:首先请问,HOLCIM为什么会选择进入中国水泥市场?在HOLCIM眼中,当前中国的水泥市场是什么样的?
 
    莫魁: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市场,水泥消耗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中国的水泥消耗在今后五年内将保持年均5%的增长。生机勃勃的水泥市场环境以及中国水泥行业正在进行的技术改造和重组对HOLCIM来说,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当然,中国的水泥业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与国际水平相比,水泥价格过低。HOLCIM希望2006年中国水泥行业能继续进行已启动的整合进程,同时希望有实力的企业努力巩固其地位,希望新旧水泥制造技术的比率将有所改善,而整个行业也将从这些发展变化中获益。根据新一轮的五年计划,2006年,中国水泥行业将继续向可持续和环境保护方向发展,水泥生产技术例如新型干法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所以对HOLCIM来说,2006年非常值得期待。
 
    记者:比起拉法基在中国西南地区全面扩张的做法,HOLCIM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更加稳重。投资者应该如何来理解这种扩张风格?
 
    莫魁:2005水泥业的并购事件不断,拉法基并购瑞安、海德堡并购冀东等等,但HOLCIM并没有明确的并购目标。中国有不少水泥企业,由于资金、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购看起来是水泥行业正在进行的一种方式。
 
    HOLCIM特别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如果在中国市场有任何进一步机会的话,HOLCIM都会认真进行评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种因素也是变幻莫测,很难评定出哪家公司会在市场整合中脱颖而出,只要企业努力经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满足环境和社会的要求,自然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光明的前景。因此对于每个企业都会进行仔细的评估,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合作的机会。
 
    记者:HOLCIM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华新水泥?我们注意到,中国国内在股权转让中的定价通常是以净资产为基础做一定幅度的波动。而此次HOLCIM认购华新水泥的价格要远高于净资产。对此HOLCIM怎么认为?
 
    莫魁:在进入新市场时,HOLCIM有其独特的方式,即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HOLCIM1999年初购得华新水泥23.4%的股权。2005年,HOLCIM的股权增加到了26.1%。HOLCIM与华新水泥之间的伙伴关系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考虑到HOLCIM与华新水泥目前的主要股东、黄石市政府与湖北省政府之间,以及与华新水泥管理层之间存在着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良好关系,各方一致认为,HOLCIM更深层次参与华新水泥对双方都有利。
 
    净资产仅仅表明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之一,而并不代表未来的企业价值,而HOLCIM更看重未来,从这方面来说,我们认为华新水泥符合我们的价值判断准则。
 
    记者:在入主华新水泥之后,HOLCIM会有什么样的战略规划?
 
    莫魁:目前年产量高达2200万吨的华新水泥属于中国发展最迅猛的水泥集团之一。公司拥有完全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包括七家水泥厂、五座粉磨站和九个中转站。HOLCIM在入主华新水泥后,将进一步加强它作为华中地区现代化水泥生产龙头企业的地位。华新水泥已与HOLCIM集团一起制定了它的战略,并得到了黄石市政府的支持。华新水泥管理层将于HOLCIM集团一起实施这些计划。
 
    记者:目前,中国水泥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将不可避免,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莫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方式很多,并没有单一的模式。虽然如此,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商业运作的方式和所进入市场及其文化,这样会加大成功的几率。中国水泥企业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公司同样也意味着承担更大的责任———不仅要对所有的股东承担责任,还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人承担责任,甚至还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
 
来源:中国证券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