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记者高慧斌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简称《通知》)对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进行调整以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解决结构不协调问题,减少企业关闭破产和职工失业增加的压力。
此番宏观调整首当其冲的是钢铁、电解铝、汽车等行业,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或支柱行业。几大相关行业未来走势如何?如何将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非常时期”“非常举措”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增长。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这些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等问题。两年来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初步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扩张势头,投资增幅回落,企业兼并重组、关闭破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取得一定成效。
3月,国务院发布“通知”对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进行调整。《通知》指出,过度投资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仍未根本解决。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在这些领域继续上新的项目,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不仅如此,这些行业在企业组织结构、行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也很严重,且已开始显现不良后果: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增加。
《通知》明确提出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几大措施: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推动竞争,切实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对在建和拟建项目区别情况继续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划、产业政策、供地政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依法停止建设;对拒不执行的要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技术水平高、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大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提高。鼓励有实力的大型钢铁、水泥、煤炭等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增强区域竞争力。
相关行业何去何从
《通知》3月下发后,国家发改委随即公布了煤炭、焦炭、钢铁等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4月末,国家发改委再次出台对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等行业的调控政策。种种举措表明宏观调控正在掀起新一轮整顿浪潮,此次整顿的明确方向就是兼并重组。
《通知》将钢铁置于产能过剩行业之首。去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超过3亿吨,达到34936.15万吨,比上年增加6887.6万吨,增长超过24%。由于产能集中释放,需求增速难以跟上,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出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表示,对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必须做科学的、具体的分析。罗冰生希望政府创造一个更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更好地利用市场的手段推进解决产能过剩。要加大跨地区跨行业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力度,企业重组应更多发挥现有国内的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优势和骨干作用,要淘汰落后的产能。
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关注汽车产能的急速发展,要求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现有企业异地建厂还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有的整车生产能力约为年产800万辆,加上在建生产能力220万辆,建成后产能累计将达1020万辆。而去年的汽车产销量只有500万辆左右。同时,各地投资热情仍然不减。按有关部门提出的每年增长10%的速度计算,今年的汽车产销量将达到550万辆,2010年将达到900万辆左右。专家担心,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强。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其产值约占建材工业的40%。当前影响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落后产能退出和节能利废工作进展缓慢,地区间结构调整不平衡,行业集中度低,低标号水泥使用过滥,行业及市场进入门槛过低等。此番调整中,小水泥企业要么被兼并淘汰,要么必须走入自主改进发展之路。 根据目前水泥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国家要求各地要从水泥产品附加值较低、保质期有限、不宜远距离运输的特点考虑,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重点改造现有企业为主,不再铺新摊子,淘汰落后的方式,加快产业升级;依托老企业扩建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尽快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要重点支持建设日产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小水泥步伐,促进水泥工业结构升级。
2002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焦炭需求猛增导致市场价格一路飙升,加上国内钢铁需求强劲,拉动焦炭消费不断攀升,价格上涨、利润可观。但2004年下半年世界钢铁市场价格开始疲软,导致焦炭需求走向低迷,价格下滑,严重过剩的焦炭产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专家指出,面对“出口受挫、产能过剩、行业亏损”局面,焦炭行业必须清理整顿自我调整,走总量控制、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的路子;整合焦炭生产效能,鼓励民间投资,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焦炭企业,延伸焦炭产业链,增强焦炭出口的国际话语权,加快行业“大洗牌”。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