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各奖项隆重揭晓

更新日期: 2005年09月23日 【字体:

Holcim 可持续建筑基金会主席Rolf Soiron

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赛区金银铜奖获得者合影

    苏黎世/北京,2005年9月23日- 昨晚,总奖金额为22万美元的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各奖项在北京隆重揭晓。此次大奖赛是由瑞士Holcim可持续建筑基金会与全球五所知名理工院校合作举办。 
  
    在中国北京举行的颁奖典礼上,Holcim公司董事长ROLF SOIRON先生携公司高管层及大奖评委会成员悉数而至。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冯之俊、全国政协环资委副主任、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张人为、国务院参事室主任蒋明麟以及国家发该委、建设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新闻界300多人出席了颁奖仪式,《中国水泥》杂志、数字水泥网也应邀出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之浚先生表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和谐、节能型社会是每个国家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天人协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更是社会前进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满足社会供给需求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推广可持续建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全国政协环资委副主任、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张人为(左)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冯之俊(右)

中材料科工集团总经理谭仲明与Holcim公司董事长ROLF SOIRON先生会前进行交谈

全体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贡献 
        
    此次大奖赛亚太地区颁奖典礼在历史悠久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共有来自亚太地区12个国家,超过300名嘉宾出席此次盛会,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外交使节、建筑师以及商界代表。Holcim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Holcim可持续建筑基金会主席Rolf Soiron博士在致欢迎词时指出,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与Holcim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Holcim基金会的工作,我们正在向社会各界大力推广可持续性建筑这一理念。” 
  
    Holcim 大奖赛亚太地区评委会主席、澳大利亚实验室建筑设计工作室负责人Donald Bates 先生在讲话中强调,对于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们来说,调整其设计理念,使之符合经济性、环境和社会需求,并将其融入设计过程之中是十分必要的。他表示,“随着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变迁,致使新型的城市化生活方式取代了传统相互隔离的工作、文化、休闲和家庭生活,这也是广义上可持续建筑的一部分。”
 
氏族聚落 (Clan Settlement) 重建设计方案荣获金奖 
        
    亚太地区价值10万美元的金奖获得者是上海建筑师常青教授,他的参赛作品是杭州氏族聚落 (Clan Settlement) 重建方案。该作品是由来自科学界、商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代表从亚太地区近300件参赛作品中挑选而出的。Holcim大奖赛亚太地区评委会委员、印度TVB生活环境研究学校教授Ashok B. Lall先生认为该作品针对中国部分城市的老龄化问题给出了极富创新精神的回应。他解释说:“该设计项目成功地将新的城市居住空间融入到传统社区中”。这个项目也因其对于当地居民传统习俗的尊重以及所采用的社会生态学视角而获得赞誉。 

张人为会长为金奖获得者颁奖
 
银奖授予可加速珊瑚礁生长恢复的水下混凝土构件项目

    价值5万美元的银奖授予菲律宾的可加速珊瑚礁生长恢复的水下混凝土构件项目。该项目的设计者是Ronald Roland Cesar Rodriguez先生。与众不同的是,这个项目通过协助珊瑚礁的再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评委会委员Ashok B. Lall先生评价该作品 表现出了极高的经济敏感度,因为它提倡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无需大规模投资。他还提出:“ 这一项目不仅通过促进珊瑚生长对自然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改善了周边渔业社区的境况并丰富了该水域鱼类的数量与种类”。
 
城市居民创新项目--“航天服”赢得铜奖 

    日本广岛的建筑师Kazuhide Doi 为当地居民住宅设计的创新项目“航天服”夺得了价值2万5千美元的铜奖。Ashok B. Lall先生指出,这个项目显示了极强的可移植性和协调性,并提供了一套能够同时满足经济效应和社会生态学两方面要求的延长建筑寿命的解决方案。他评价说:“这一创新性的技术极具实用性,它在改善城市生活水平的同时增加了建筑的使用年限”。
 
三个纪念奖和三个鼓励奖  

     当晚同时颁发了三个价值1万美元的纪念奖。获得该奖项的设计项目包括一个中国的公共设施项目,以及中国和印度的两个居民住宅项目。在颁奖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亚太地区评委会委员吴志强先生评价这三个项目可以称作是可持续性建筑的先锋代表。他认为:“这些设计项目对于道德标准、能源保存和与各利益方沟通方面的处理突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式,并且这些新方式很容易推广到其它地区”。 
  
    鼓励奖旨在表彰那些能够提出富有灵感的设计项目的年轻建筑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亚太地区总监兼代表、亚太地区评委会委员Surendra Shrestha 先生指出,发现并鼓励采用可持续方式的新一代建筑师是大奖赛的重要任务之一。他在颁奖时提到:“关注年轻一代是大奖赛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因为可持续性的实现必须是具有前瞻性的。” 来自菲律宾的农业教育校区设计项目,中国的社区理念设计方案和高密度住宅设计项目分获价值5千美元的鼓励奖。 
 
一流的独立评审委员会 

    所有参赛作品都必须经过由顶尖建筑师、工程师和大学教授等十人组成的独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并以Holcim可持续建筑基金会与全球知名大学共同制定的五项指标作为评审标准。参与制定标准的合作大学有中国上海同济大学、瑞士联邦科技学院(ETH)和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MIT)。评审指标包括从环境及美学质量到高度道德标准及经济效应等一系列因素。
 
亚太地区参赛作品占全球作品总数五分之一 

    此次大奖赛在亚太地区吸引了近300个参赛作品,参赛者来自从哈萨克斯坦到新西兰的17个国家。全球范围内,大奖赛共收到来自118个国家的超过1,500个提案。参赛作品的种类跨越各个领域,从创新建筑材料及建筑元素到大型建筑及城市开发计划的可持续理念等。 
  
    Holcim可持续建筑基金会今年在欧洲、北美、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太五个地区分别向获奖选手颁发奖项。各地区的3个大奖作品将自动晋级,角逐于2006年4月在泰国曼谷颁发的全球大奖。
 
关于Holcim 可持续建筑基金会:

    Holcim可持续建筑基金会于2003年由 瑞士Holcim 有限公司发起创立。为了向全世界推广可持续建筑,Holcim基金会于2004年底正式发起了大奖赛。Holcim大奖赛包括五个地区大奖赛,以及各地区最高级别获奖作品将角逐的全球大奖赛。Holcim 可持续建筑基金会主要通过大奖赛发现可推广的建筑项目,并且推动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工程师、房地产商和社会各界对于可持续建筑的进一步讨论。Holcim可持续建筑基金会认为,优秀的建筑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可持续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

资料:Holcim基金会是由瑞士Holcim 有限公司支持的独立机构。Holcim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水泥、预拌混凝土(碎石和沙子)、混凝土以及施工相关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它在70 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和合资公司。 
 
附:2005年Holcim大奖赛亚太地区获奖名单 
 
Holcim大奖赛金奖2005
项目:“氏族聚落(Clan Settlement) 重建设计方案”
获奖者: 中国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 常青教授
 
Holcim大奖赛银奖2005
项目:“可加速珊瑚礁生长恢复的水泥底座”
获奖者:菲律宾Diamond Marketing经理Ronald Roland Cesar Rodriguez
 
Holcim大奖赛铜奖2005
项目:“航天服-建筑革新”
获奖者:日本广岛建筑设计师  土井一秀 (Kazuhide Doi)
 
纪念奖
■中国杭州建筑设计师王澍和陆文宇,获奖项目为“五座房子(Five Scattered House),中国宁波”
■ 实业家Satya Sheel和绿色建筑设计顾问Anamika,获奖作品为 “生态广场住宅(Chaupal - Eco House),印度新德里”
■ 中国上海建筑设计师张宏儒和刘超,获奖作品为“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SRIBS)低能耗连体住宅,中国上海”
 
鼓励奖
■中国上海城市规划师李志刚,获奖作品为“谷仓式社区概念计划(BARN-ing Community Concept Plan),中国阜阳东州”
■ 土木工程师Artessa Niccola D. Saldivar-Sali和菲律宾大学学生Aaron Julius Morado Lecciones,获奖作品为“Ivatan 农业园(Ivatan Agricultural Campus),菲律宾伊特巴亚特”
■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学生沈永德和王彦宇,以及他们的老师王蔚,获奖作品为“2+2+1住宅,中国成都” 

(部分图片由《中国水泥》建新摄)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