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金隅水泥:整合优势资源发出夺目之光

更新日期: 2006年12月01日 【字体:

  在北京的水泥市场上,“长城”、“京都”等水泥品牌,可以说是“腿上绑大锣——走到哪儿响到哪儿”,一向为人们所关注。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品牌统一到金隅集团旗下的“金隅水泥”,借助金隅集团的整体优势,再造品牌,以其夺目之光,出现在了北京的水泥市场上,受到了客户的认可、欢迎和好评。“金隅水泥”不仅广泛应用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上,而且用在奥运重点工程上。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金隅水泥,看一看奇迹是怎样诞生的吧。

  金隅水泥总部坐落在北京崇文区永定门大街的东南侧,是一座很不起眼的5层高小楼,从这里向北不远处便是挺拔巍峨的永定门城楼,往西多走几步,便是永定门火车站。宽阔的道路上车来车往,一片繁忙,显示着这里的一派生机和活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005年11月29日,金隅水泥正式挂牌经营时,这里立刻成为北京水泥市场上风云聚汇的场所,它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金隅水泥的整合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由集团领导决策成立的改革试点单位。金隅集团水泥事业部全面负责集团各水泥企业的水泥及相关产品,实现水泥产业的资源整合、协调、管理,谋求对外的共同发展,通过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为水泥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水泥产品和更完善的销售服务。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金隅水泥便小试牛刀,显示出了其生存与发展的强大威力,一举扭转了多年来金隅集团水泥销售的被动局面。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超半”。今年上半年,销售水泥323万吨,与去年同比增长22%;销售商品混凝土42.4万立方米,与去年同比增长36.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675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6.7%.如今在金隅集团水泥事业部的全力推动下,金隅系列水泥产品凭借优良的品质和完善的服务,已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最大的水泥供应商,产品被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场馆、京津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首都机场等大型工程采用。

  金隅水泥的改革成功,不仅创造了可观的效益,更为金隅集团闯出了一条勇于探索、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证明了用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打造的团队,是一支能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各种风险的队伍。

  乘势而上 群英荟萃

    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和奥运经济的拉动,北京水泥市场整体需求量从每年1000万吨猛增到2000万吨,各水泥企业的产销量逐年上升,水泥市场及水泥企业看似一片繁荣。但实际上,受市场运行不规范的影响,北京地区水泥生产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水泥生产所用原燃材料价格纷纷上涨,水泥企业不仅没有实现增产增利的预期目标,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却与日俱增,运营越来越困难。金隅集团所属的水泥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导致了营销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集团水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金隅集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集团内部的琉璃河水泥厂、北京水泥厂、燕山水泥厂3家水泥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于2005年11月29日成立了集团公司水泥事业部和水泥分公司。同时与太行集团签订销售合作协议书,取得太行在北京的代理权,使集团在北京地区的年销售能力达到600多万吨。通过“内部整合,外部联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规模优势,为集团水泥板块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干大事,以人为本。金隅水泥的整合、发展关系到集团跨越式发展的大局,所以人员的构建和组成,便成了集团领导关注的问题。经过反复考虑,集团决定将内部的琉璃河水泥厂、北京水泥厂、燕山水泥厂3家水泥企业的优势资源特别是营销方面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并由集团一名副总姜德义挂帅。于是各路精英从四方赶来,一大批业务骨干汇集在一起,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

  此时,担当重任的姜德义更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将几个企业的资源重新组合在一起,统一营销,这对于集团来说,真是头一次,是一件风险性很大的工作。但退路是没有的,公司上下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姜总在基层水泥企业工作了多年,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经验,他作风踏实、稳重,并具有临危不乱,锐意创新的精神。这次姜总毅然挑起金隅水泥的重担,也是众望所归。那么在这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事业又将如何起步,从哪儿着手呢?

  以金隅文化凝聚人心

    “以人为本,上下同心,轻松和谐,协调高效,永争一流”。这是金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东提出的企业文化20字方针,也是集团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一企业文化的核心力量,已成为金隅集团强大的推助力和创造力。姜总认为,作为金隅集团旗下的金隅水泥,更应靠金隅企业的文化精神,总揽全局,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将思想和管理溶入到金隅水泥的创业中。

  创业之初,条件是极为艰苦的。北京的冬天似乎更是在有意刁难人,窗外朔风凄厉,室内寒气逼人,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十名创业人员,不分领导与职工,都挤在几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办公,房间里没有暖气,也没有桌椅,很多人都是现买棉鞋和羽绒服穿上,以御严寒,那可真叫白手起家啊!为此,姜总多次鼓励大家,要以“上下同心,永争一流”的精神,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金隅水泥的人员组成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琉璃河水泥厂、北京水泥厂、燕山水泥厂、太行前景水泥公司4家企业的销售队伍到水泥分公司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各不相同,思想意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与原来相比上班距离远、乘车不方便、办公条件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少数员工思想上出现波动,统一员工思想成为公司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

  为尽快将员工意识统一到金隅水泥这面大旗下,他们从思想教育工作入手,利用各种机会向员工宣传集团公司整合水泥产业的目的和意义,宣讲“五统一原则”和“三高一快两步走”发展战略等集团核心文化,描绘公司发展前景,使员工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树立责任意识、成功意识、创新意识。同时通过统一着装、统一佩戴胸牌、统一手机彩铃等多种方式,大大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经过努力,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了。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从开始仅站在原企业角度出发,逐步上升到从金隅水泥发展的大视野进行思考。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反映出对金隅水泥的认同,表现出作为金隅水泥战线一名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员工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公司建设和发展中来,为水泥事业部和水泥分公司实现正常运行、完成各项指标和任务奠定了基础。

  有效规范市场营造品牌优势

    笔者在采访中,听到过营销保障部经理田大春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市场可以疲软,但心不能疲软”。的确,他们知道,要想打造金隅水泥的优势,就必须紧紧地抓住市场,抢占商机。所以不管市场上出现什么情况,心都不能疲软,才能够从容应对。

  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金隅水泥在整合不长的时间里,按照集团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资源整合,优化配置集团水泥生产企业在生产、销售、市场等方面的资源。调动了琉璃河水泥厂、北京水泥厂、燕山水泥厂、太行前景水泥有限公司在人才、管理、销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为树立金隅水泥的市场形象,实现“塑卓越品质、铸百年伟业”的质量方针,水泥事业部组织制定并实施了统一的《水泥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通过制定实施《使用“金隅”注册商标的实施细则》,以及名牌申报、免检申报等一系列工作对品牌进行维护。

  为规范市场,金隅水泥从自我做起。

  首先,出台了一系列营销管理规章制度,在制度和程序上把好关,对销售人员自身的营销行为进行规范。在合同签订前,严格把关。专业部门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在合同约定回款期限10天前,向客户发出提醒函。如客户反馈不能按时履约,由销售主管与其进行充分沟通。凡是不履约的客户坚决按合同约定执行。今年的合同履约率达到了95%以上,效果显著。

  其次,开展了优化客户结构的工作。对原4家企业的300多家客户资源进行筛选和细分,按照资信等级区别对待。对信誉和资金状况较好的A、B级重点客户,重点支持,坚决保障供应。对信誉和资金状况较差的C、D、E级资信等级的客户则由保全部进行清欠。

  充分借助水泥协会和混凝土协会的作用。今年水泥协会先后召开了三次营销例会,通过这个平台,联合其他水泥企业一起规范水泥市场,达成了一系列市场运作的目标。比如:企业互通信誉不好客户“黑名单”,予以共同抵制。同时利用混凝土行业年会、分区分片召开混凝土客户座谈会等各种机会,向混凝土企业宣传“金隅水泥”和用户共同规范市场的目的和意义,打消混凝土企业对金隅水泥整合的疑虑。

  今年上半年,从规范自我做起,规范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应收账款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提高了当期水泥发生量的回款,也促进了陈欠款的回收。金隅水泥上半年综合回款率在100%以上,比去年同期大幅度提高。

  金隅水泥整合不到一年,便以其骄人的业绩,为集团领导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如今,他们正在大力贯彻“走出去”的既定方针,开拓前进。金隅水泥事业部组建的新三联公司拥有的4个搅拌站和布郎尼搅拌站已覆盖北京的东、南、西三面,年生产规模已经达到150万立方米,进入北京混凝土行业前五名,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集团水泥和混凝土产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有利于在内部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快速反应体系,提升水泥板块的发展空间和获利空间。

  金隅水泥事业部正积极开展对环渤海地区水泥市场、资源情况的调研,已经拿出了整合水泥及相关产品布局的方案,上报了集团公司,经集团批准后组织实施,力争年内完成1~2个合作项目;加快以北京为基地,以环渤海地区为重点水泥板块的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为做强做大集团水泥产业而努力奋斗。

  金隅水泥的改革成功,不仅创造了可观的效益,更为金隅集团闯出了一条勇于探索,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证明了用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打造的团队,是一支能摆平各种困难,挑战各种风险的队伍。(赵捷 贺路启)

来源:中国建材报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