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

中国的对外投资热

更新日期: 2007年03月07日 【字体:

      涌入中国的海外投资一直是中国增长的动力,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了50多万家,资产总额高达6,600亿美元。不过现在,投资的流向可能发生逆转。中国将增加在海外的投资,以获得未来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这将使其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相对合理的假设,并对已公布数据进行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调整后,我们预计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最早将在2010年超过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官方数据称,去年ODI快速增加到16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2%。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有60%的ODI流向了亚洲,16%流向了拉丁美洲,流向北美和非洲的各占7%,6%流向了欧洲,约有4%流向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但官方数据明显低估了实际的投资额,因为这个数据仅包括在中国大陆注册的企业的对外投资额,而没有包括在香港等地注册的海外中国企业流出的数额。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最近的一份研究称,如果算上这些未统计在内的ODI,中国2006年实际的ODI可能会增加50%,达到240亿美元。

      在今后五年里推动中国ODI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是中国对原材料和能源继续高涨的需求,大型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更是首当其冲。由此产生的交易规模一般很大,经常会超过10亿美元。

      鉴于中国丰富的现金储备,此类投资及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可能都会继续增长。有消息称,中国将成立国家投资公司(State Investment Agency),将外汇储备中的2,000亿美元用于多样化的海外投资,这凸显出对外投资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较小的交易则经常是通过海外子公司进行的,这样做比国内更容易获得融资。能源交易包括在伊朗、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的投资,而联想集团(Lenovo)则收购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旗下的个人电脑业务。在英国,除了与罗孚汽车(Rover)的交易外,中国企业还在伦敦进行了22项投资,在英格兰东北部进行了20项投资。

      随着ODI的增长,FDI的性质也将发生改变。去年秋季,随着FDI达到690亿美元,中国政府对外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发布了新的政策构想。随着贸易逆差和外汇储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领导层意识到经济政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现行的相关政策不再切实可行。

      贸易顺差的增长正在改变着政策的优先次序。全方位的补贴已经让位于有针对性的鼓励措施,以吸引外资进入重点行业和地区。领导层希望提高投资质量,而不再采用过去注重数量的做法。因此,中国的FDI可能会趋于稳定,甚至出现小幅下降。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去年秋季制定的政策,FDI需要遵循加强环境保护的方针,并支持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将重点发展高科技、电信及服务业,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服务业以支持现代化金融行业的发展,并促进技术、通讯、法律环境和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创新。

      但这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标志着中国的开放政策将被经济国家主义所代替。由于中国已不再需要资金的流入,因此它将更有选择性地吸收海外资金。政策制定者目前面临的挑战将是以更明智的方式进行补贴,最大程度地降低临时政治干预的风险,同时限制市场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误读现象。

      而且,应引起重视的另外一点是,FDI本身也走样了。很明显,FDI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根本不是外资,而是中国大陆的资金绕道香港或其它避税天堂,然后以外资的幌子回到国内,以享受国内投资者无法获得的税收优惠。

      不过,政府已经批准了取消FDI优惠税率的法律草案。预计该草案将在今年3月获得通过,在2008年初开始生效。税率将统一为25%,取代目前实行的15%的FDI税率和33%的国内企业税率。

      税收待遇的变化应会有助于消除一些低附加值的FDI,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成本,它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倍受争议。这项立法还会遏制为了获得税收优惠而出现的资本绕道现象。尽管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官方FDI数字的下降,但总体的投资质量却会得到改善。

      随着今后五年里资本投资的流出额超过流入额,中国将成为排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这种变化逐渐会让人们适应,就像FDI不再上升甚至出现下降一样。至少,这种前景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其它经济大国将对此作何反应。

      从历史的角度看,全球金融市场将会欢迎这个对各种金融服务有着巨大需求的新成员。但中国崛起的政治性无疑更为复杂。如何平衡这种力量的变化和全球经济舞台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是全球政策制定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编者按:Brainard和Fenby分别任Trusted Sources 的首席经济学家和主编。)

来源:华尔街日报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