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能源

张宝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更新日期: 2007年03月12日 【字体: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5%左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可持续发展。近些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煤炭产量 23.3亿吨,同比增加1.74亿吨、增长8.1%;达历史最好水平。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5亿吨,能源紧张状况得到改善,供给能力逐步增强,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的需求。 

      当前煤炭存在的生产建设盲目扩张、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开发无序、损失浪费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是资源保障程度低,采出率低,利用率低,严重危及可持续发展。

      由于基础地质工作滞后,致使煤炭项目建设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报批的现象严重,开发风险增大。大部分在建和计划开工建设的煤矿仅首采区达到精查,难以满足综合开发规划的要求。 

      小煤矿开采工艺落后和有些大矿弃薄丢瘦,资源采出率低,全国煤矿平均资源采出率约30%~35%,损失浪费严重。 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大量煤层气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而排放到大气层中,由于开发利用滞后,煤矿开采中瓦斯事故隐患大,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二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煤矿建设扩张,产能过剩,影响可持续发展。 

      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地方发展双重作用,一些煤矿资源富集地区投资办矿持续升温,煤矿建设项目多、规模大。

      据调研统计,国家规划2010年煤炭产量为26亿吨,而各省区规划之和为34亿吨,大大高于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些煤炭企业盲目扩张,资源消耗过大。部分企业超能力生产,片面追求高产高效,不按设计规范的标准回收资源;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小煤矿,借资源整合和核定能力之机,由小变大,随意增加能力,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迅速扩大产能,将出现供大于求;另一方面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缩短矿井和资源开采服务年限,不利于能源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主要是矿多,特别是小煤矿二万多个,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的发展,提高效益无可非议,但缺乏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

      目前在建的煤化工项目有30多项总投资800多亿元,有些大型矿区和产煤地都着手煤化工和煤

制油项目,将出现新的结构失调,对煤炭工业发展甚至能源安全带来风险

      三是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矛盾十分突出。

      煤矿生产特别是主要产煤地区,造成的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发火、矸石山自燃、瓦斯和粉尘排放等都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加上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废气、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空气、水体污染。长此下去,必将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重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推动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资源管理和地质勘探,提高资源回收率和保障程度,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促进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整煤炭生产结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回收率。应将资源回收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制订鼓励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奖惩政策。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走节约资源发展之路。

      第二,加快制订国家统一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强化国家规划调控的权威性,实现煤炭生产的有序发展。 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对煤矿建设要实行总量控制,防止投资过热。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地煤矿开发利用规划和煤化工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做到国家、地方、企业规划有机衔接。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克服建设的盲目性。加快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将其作为同天然气一样的重要产业来抓。

      第三,要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督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责任。建立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增加生产成本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办法筹集资金,加快对资源开采已造成的生态环境欠账的治理补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票否决。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