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雷前治:“2009年中国水泥市场论坛”主会场闭幕词

更新日期: 2009年03月03日 作者: 数字水泥网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各位来宾,大家好:

    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上市公司,稳定股价。水泥协会作为联系政府与水泥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过去为国家调控水泥生产经营、为企业拓展市场,做了许多政策研究,提供过许多市场分析和服务。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将各上市公司领导以及分析师、投资者,水泥产业上下游行业、企业的有关人员,以及各方面专家召集到一起,就是为了分析整个国内市场与水泥市场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市场的方法,促进水泥行业和水泥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以前的类似论坛,比较注重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对话,尽管对全国建材行业也有比较大的指导作用,但对市场的分析有时难免夹杂一些长官意志。本次论坛与以往不同,完全由经济专家,用经济数字进行分析,为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呈现了一个透明的、不带官方色彩的市场现状。可以说今天这样的论坛是一个创造。此次论坛的成功举行,离不开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的努力与在坐各位的支持,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次会议得到了海螺、中国建材、中材集团、拉法基、冀东、华新、塔牌、祁连山、中国建材报、发改委等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支持,这一方面是对我们的鼓励,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肯定。借此机会我们也对以前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改进和提高今后工作的方法和思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论坛,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以后更好举办类似活动积累了经验。如何把今后类似的活动办得更好,各位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对此我们表示感谢。

    下面,我针对会议期间一些分析师和水泥行业专家提出的问题,讲几点。

    一、对2009年水泥行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如何进行预测

    从总的情况来看,2009水泥行业生产的外部环境会趋好。一方面是煤炭。如果煤炭的价格下跌15%,水泥的价格大概下降5~6个百分点。第二个方面是电力。去年部分省份存在限电现象,今年电力的价格虽然不大会下降,但是供应的状况要比去年好得多;去年的电力全行业亏损,但是随着煤炭的价格下降,电力提价的问题也会暂时地放一放。这只是我的期望,最后如何实现,还要看发改委如何操作。第三个方面是,运输状况也慢慢有所改善。所以,构成水泥成本的以上几个因素都得到了进一步缓解,水泥行业的形势也会趋好。

    二、对水泥市场的分析

    第一个特点是总量持续增长。国家扩大投资需求4万亿,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估计达到20万亿以上。从这方面分析,水泥的总需求会保持一种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从构成水泥消费的三大板块分析:一是房地产和市政建设,大致占水泥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二是交通基础建设和国家的重点工程,大致上也占水泥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三是农村建设,其中包括农村的道路、水利设施建设,这些也大致占水泥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强。重点工程和农村还会进一步成长,即使房地产会略有下滑,但是整个的水泥需求量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

    第二个特点是企业发展不平衡。利润的预测主要是2个方面,一是供求关系,二是行业整合。需求旺盛的地区保持高额利润,例如四川。但有些地区需求疲软,这就需要依靠行业整合,维持一个合理的水泥价格,这样才能使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2009年水泥行业能否像2008年一样维持较高的利润,再创利润新高,需要整个水泥行业企业稳定市场,稳定价格,这样才能争取在2009年获得比较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企业的整合是一个机遇。

    第三个特点是水泥市场结构性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水泥总体产能过剩,另一个方面是大型化的新型干法窑开足马力生产。虽然水泥产能过剩,但从统计数字上看,现在的产能是17亿吨,而需求量是14亿吨,3亿吨的限制产能还没有达到国际上的黄线(80%以上);政策上鼓励淘汰立窑,淘汰落后产能,预计淘汰2亿吨落后产能可以再新增2亿吨新型干法产能;再加上市场的自然成长,从这些方面来看,预计未来两年的水泥市场整体看好。

    三、大企业要引领行业稳定成长

    水泥行业保持一个稳定合理的利润空间,也是在推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水泥协会将为大企业的整合,维护水泥行业的利益,稳定水泥市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2009年如何巩固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成就,无论是国家还是水泥行业,都有所期待。我衷心希望全行业能够团结起来,为稳定我国的经济,为振兴水泥行业,为应对金融风暴,发挥更好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就。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