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危机升级浙商华伦命悬一线 水泥业并购再掀波澜

更新日期: 2009年05月14日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

    13日,四川金顶、ST秦岭的一纸公告,将本已处于漩涡中心的华伦集团,再次推到舆论的聚光灯下。“华伦系”的又一家债权人——“浙江金石控股”浮出水面,华伦集团所持四川金顶股权再遇轮候冻结,ST秦岭控股股东也牵涉其中。

    “华伦系”危机进一步发酵升级。

    4月29日,浙江省富阳市迎宾北路7号,华伦集团总部。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厂区车间已处停产状态,留守员工对记者提问基本是众口一词的“无可奉告”。与此同时,当地几家借钱给华伦的民间典当行,正在四处奔波追讨欠款。

    同日,中国证券报另一路记者在四川省乐山市调查了解到,当地政府成立的“华伦危机处理工作组”早已进驻华伦旗下的沪市A股公司——四川金顶,工作组有关负责人正为金顶2600万元到期贷款转贷受阻而“头疼”。

    5月2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辗转来到华伦集团旗下四川攀枝花市大地水泥厂,从该厂员工了解到,大地水泥在6个月前曾因拖欠100多万元的电费而被迫停产,800多员工为此集体上访。

    富阳、乐山、攀枝花,华伦在这三地的企业几乎同时面临资金链困局。人们不禁要问:这家曾经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公司究竟怎么了?

    “华伦的窟窿究竟有多大,总债务有多重,民间的高息借贷有多少,我们还在调查,市领导也希望能尽快给出答案。”浙江省富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华伦集团危机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严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时至今日,富阳方面工作组仍未彻底摸清华伦的整体债务。不过,来自乐山方面的信息是:华伦集团董事长陈建龙“摊牌”的总负债规模或达12亿-13亿元。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华伦集团很可能破产”的传言也早已在富阳当地传开。

    2003年,入主四川金顶,随后积极在川布局水泥业务,2007年,高价拿下ST秦岭,陈建龙一度被业界誉为“资本运作高手”。

    “陈建龙就是‘能吃苦、胆子大’,其实不懂资本市场。”一位接近陈建龙的人士认为,华伦对四川金顶的投资在资本市场的高额收益,只是陈“水泥梦”的副产品。

    毕竟,自2003年成功重组四川金顶以来,华伦集团就一直埋首于水泥产业的布局,在四川攀枝花、广元、仁寿三地落子。作为产业转型期的浙商,陈建龙确实拥有过“实业梦想”。

    事实上,偶然踩准了投资时点的华伦集团,不仅赶上了四川水泥市场的火爆,更赶上了“全流通”带来的A股大牛市行情。短短4年,这笔投资一度为华伦带来了5.53倍的公允价值浮盈收益,浮盈最高达7.79亿元。

    尝到了甜头的华伦,开始将触角伸出四川,面对即将花落冀东水泥的ST秦岭,华伦在上证综指5500点时,以总额6.3亿、每股4.775元的高价“抢婚”成功。而2007年底,华伦总资产为12.54亿元,净资产仅5.85亿元。

    陈建龙没有想到,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复牌后的第5个交易日,ST秦岭触及重组后的最高点8.28元,此后便跟随大盘一路狂泻,一度跌至1.35元。1.3亿股的投资,浮亏高达4.5亿元。更出乎陈建龙预料的是,由于国有股迟迟无法过户,华伦收购ST秦岭的1.9亿元重组首期款也眼睁睁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坏账”。陈建龙此时心生退意,但为时已晚。

    占用了华伦大笔资金的ST秦岭收购案,最终成为其产业扩张征程上的“滑铁卢”。一直以来,依靠多笔资产抵押维系的华伦资金链,最终被旗下公司在2008年11月的一笔区区100多万元的电费绷断。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