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山东枣庄水泥业主动转型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更新日期: 2010年11月25日 来源: 经济日报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积极引导水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扩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枣庄已建成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条,还建成了9条总容量96.5MW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纯低温余热电装机,年可发电约6.3亿千瓦时,年可节省标准煤约23万吨。传统的水泥产业在转型升级的推动下,焕发了新的活力。

  除旧布新“灰”变“绿”

  村民韩大爷所住的枣庄市齐村镇韩庄村是当地水泥企业比较密集的区域。从前,留在他记忆深处的是挥之不去的灰蒙蒙:“那段日子,房前屋后从水泥厂飘落的水泥粉尘,扫扫就够砌个鸡窝啥的。一件白衬衫在屋外,一袋烟的工夫就成灰色的了。我们当地的村民编了个顺口溜,叫‘晴天打着伞,吃饭捂着碗,呼吸有点喘’。”

  韩大爷说,当时自己有几个“奢侈”的愿望:有朝一日能穿件白衬衫,在没有蒙尘的路上走一走;能痛快地打开窗户呼吸清新的空气;能放心地到屋外晾晒衣服;能看到水泥厂周围的树叶“脱掉”厚厚的灰尘透出绿色。

  枣庄市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煤炭、石灰石资源优势,同时还有着发展煤炭、水泥工业所特有的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是“一黑(煤炭)一灰(水泥)”。2006年,煤炭、水泥这两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5%,对地方财政的直接贡献达40%。高峰时的枣庄立窑水泥产能有2600多万吨,这个数字超越了许多省的水泥产能总和。能耗高、污染大、产品附加值低的众多立窑水泥企业排放的粉尘,成了当地重要的污染源。全市年水泥粉尘排放量曾达12.8万吨,占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的98.2%,占山东省的26.7%。200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山东省重点监控的1000家高耗能企业,枣庄分别占了6家和120家;全省重点监控的471个污染源,枣庄占了68个。

  不尽快消灭落后产能,传统产业的优势消耗怠尽,早晚会被落后产能拖垮。从2006年开始,枣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关闭淘汰落后水泥立窑生产线210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76.8万吨,82.9%的立窑已被改弦更张。

  “听说,现如今附近的水泥厂都在搞生态建设,不仅上了先进的生产线,还在厂区内外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被。瞧,这天多蓝,这空气多清新,这树叶多绿,周边的环境再也不是过去那副灰头土脸的样子了,夏天俺也敢穿白衬衣了。”说到这儿,韩大爷一脸的喜悦。

  及早转型抢先机

  在水泥行业打拼多年的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联合水泥山东区域负责人冯耀银曾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但让他最不愿回想的是“立窑大王”的称号。冯耀银说,“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百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时,心里甭提有多难受。我做梦都想清洁生产,但立窑落后的生产工艺捆住了我们的手脚,无法根治高能耗和污染排放。”

  新型干法窑是先进生产方式,只有及早转型才能赢得主动,才能争得新的市场先机。2007年11月7日,冯耀银着手对枣庄中联的前身————安厦水泥集团的9条产能9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实施集中爆破拆除,此举每年可减排粉尘约7000吨,二氧化硫900吨。

  这次淘汰落后产能的举措,让冯耀银从此摘掉了山东“立窑大王”的帽子。“中国水泥第一爆”,更显示出当地企业家对水泥转型的主动性。

  随后,枣庄中联水泥又在集中爆破立窑生产线的原址上开工建设了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和水泥生态园工程。余热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成为枣庄地区首个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投入运行的项目,该企业也成为枣庄地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型示范企业。这条生产线可使企业年增水泥产量200万吨,年增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万余吨,节约土地300亩,并且大大改善了企业周边的人居环境。

  科学发展添活力

  为科学谋划枣庄水泥产业转型,有效破解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枣庄市市长陈伟针对水泥产业专门算了两笔细账。

  第一笔是效益账。据相关部门统计,新型干法水泥与立窑水泥相比产品等级高,吨利润要高出50元钱左右。陈伟测算,如果枣庄全市都采用新型干法水泥,一年就能比立窑多创造出13亿元的利润。

  第二笔是能耗账。“2007年我们枣庄全市水泥产量3700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30多亿元,仅占全市GDP的3%,而能耗却占全市总能耗的25%。3%的GDP产出,消耗掉25%的能耗,这太不划算。如果关停1000万吨水泥,只影响全市GDP的1%,但腾出的能耗空间用来发展其他产业,产生的GDP比水泥至少能高出10倍。”

  这两笔账细细的盘算下来,算出了枣庄水泥产业转型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更让陈伟痛下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

  近年来,枣庄积极引导水泥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量置换”或“增量置换”的原则,积极扩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已建成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条。短短三年多时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由“零”增加到了2680万吨,占全市水泥产能的70%,实现了由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由于新型干法水泥质量高、应用广,市场需求强。2008年,当地的一家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在京沪高铁项目中标,未来三年生产的水泥都被订购了。

  与此同时,枣庄还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水泥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改造、粉尘治理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垃圾、城市污泥生产水泥等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目前,枣庄有9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纯低温余热电装机总容量96.5MW,年可发电约6.3亿千瓦时,年可节省标准煤约23万吨,相当于每吨熟料降低成本10—15元。过去令人发愁的“垃圾”,现已成为水泥工业重要的原材料、燃料配料。自2005年至今年上半年,枣庄水泥业累计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000万吨,粉煤灰的年使用量已经超过排放量。

  “十一五”前四年,枣庄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77%,完成规划任务的84.3%;累计净削减COD0.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3.2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也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腾出了足够的能耗空间。

  “传统产业绝不应成为‘落后产业’的代名词,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完全可以成为优势产业,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枣庄水泥产业的明天,枣庄市市长陈伟充满信心。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