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
  • 暂无资料

北京地铁奔“第一长” 2020年里程1050公里

更新日期: 2012年07月04日 来源: 法制晚报 【字体:
摘要:根据《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2011年-2020年)》,至2020年北京轨道将包括30条线路,总长1050公里,车站近450个。目前远景规划处于编制中,预计四环内轨道密度达到或超过东京、纽约等国际城市水平。

    根据《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2011年-2020年)》,至2020年北京轨道将包括30条线路,总长1050公里,车站近450个。目前远景规划处于编制中,预计四环内轨道密度达到或超过东京、纽约等国际城市水平。

  密度赶超东京纽约

  根据地铁规划,2015年底北京将建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轨道运营规模将接近纽约2007年的水平,日客运量提高到1000万人次。其中,三环路内平均步行一千米即可到达地铁站。

  由于2003年后北京交通拥堵状况加重,2010年底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提出“编制完成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加密规划”。

  由此,市规划委开始编制《北京2015年轨道交通加强版规划》,确定到2015年四环内轨道交通线网覆盖率将达90%,居民步行30分钟即可到达地铁站。

  目前,正在论证的初步方案计划新增10条轨道新线,约200公里,同时中心城区既有线路上采取加站措施。

  过去5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72公里。今后5年,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区域全覆盖,大力改善市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加强道路微循环系统和停车设施的建设管理,缓解城市拥堵。交通拥堵得到有效治理,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

  报告实录

  目前,北京地铁总运营里程为372公里。今年底,随着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南段部分线路、9号线北段、10号线二期的通车,总运营里程将达到440公里,将与19世纪就开通地铁的英国伦敦比肩,并有望超过上海成为“世界第一长”。

  记者日前从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了解到,北京地铁线路不断增加、搭载量迅速攀升、乘坐舒适度升级换代,已大步跨入了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前三名的行列。

  记者从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了解到,目前,为确保北京今年总长67.9公里的4条地铁线的建设,建设单位正夜以继日地齐心协力奋勇攻坚。

  今年底,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将从2007年的4条发展到15条,运营总里程也将从142公里增到440公里,这成为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届时,北京地铁将与19世纪就开通运营首条地铁线的英国伦敦地铁比肩,并有望超过上海成为“世界第一长”。

  五年内,北京地铁进入了年年有新线投入运营的黄金期。预计到2015年,北京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708公里。

  里程有多长?

  上海:上海地铁的运营总里程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其第一条地铁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10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有278座车站。

  伦敦:伦敦地铁的大都会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市内载客地下铁路,1863年1月正式运营。目前以线路长度计算,伦敦地铁是世界第二长的地铁网络,仅次于上海。

  最长地铁

  客运有多忙?

  900万人 将超莫斯科和东京

  今年5月,北京地铁的瞬时客流突破了800万大关,达到近840万人次。这标志着运营了42年的北京地铁在客流上已追上了开通77年、此前号称全球最繁忙的莫斯科地铁和东京地铁。

  截至目前,以客流量计算,北京拥有我国最繁忙的轨道交通系统。“今年底,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南段部分线路、9号线北段、10号线二期这四大城区干线开通后,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预计将突破900万,有望超过莫斯科跃居全球第一。”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预测。

届时,城区主要目的地都能覆盖,换乘也更加便捷,地铁将全面开启网络化运营时代。

  增10条新线

  中心城加站

  440公里 今年底与伦敦比肩

  莫斯科: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地下轨道系统。其中不少车站在建设时融入了卓越的设计风格及大理石立柱的设计,使得其富丽堂皇的程度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东京:银座线早于1927年12月通车,东京成为全日本以至全亚洲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人流量与俄罗斯相当,是美国最繁忙的纽约地铁每日平均运量的两倍。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