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连跌 加速经济重回“保增长”之路
数据解读
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制度性变革红利建设,让利于民间是唯一出路。这就要求加快落实“新36条”的贯彻实施,挤掉房价泡沫,让民间工商业资金回归实业。
新近发布的6月份CPI数据跌至2.2%,创出29个月的新低,看起来一度汹涌的通胀反弹风险,正在渐渐消失。
通胀下行原因有三:一是通胀的货币基础大打折扣,虽然总量膨胀依旧。由于前两年持续的货币紧缩,货币扩张速度已经显著放缓,M2增速从20%的高增长滑落至13%附近,M1增速更是从两位数跌至如今的3.5%。二是GDP增速持续走低,社会总需求在萎缩,由此导致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三是美元近几个月连续走高,使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跌周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大大减轻。这三大因素重叠,带来了中国CPI的连续下跌,宏观经济大有马上陷入通货紧缩风险的可能。
CPI最近的加速连跌,让我们不难想起“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死结。过去两年,是中国经济政策整体上偏紧的时期,实施严厉的货币紧缩、压缩投资式宏观调控,效果也十分明显,实体经济收缩效应显著,通货紧缩风险已经蕴含其间。
故而,近期政策又在开始“放”货币,“放”投资。央行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一周内多次逆回购,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都预示着中国经济重回“放”的路径。尤其是最近的CPI连跌,更是将加快中国经济整体上重回保增长的路径。
确实,从目前低迷的发电量数据、急跌的煤炭价格来看,经济下行趋势已然明显。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明了的是,在本轮经济下行之际,如果重回“保增长”只会带来两个可能要么货币刺激已经产生“抗药性”,带来长时间的通缩风险,犹如1997年到2003年那一轮低速增长周期,要么像2008年到2009年那样短暂通缩周期,只要货币注入,明后年经济就会出现迅速反弹、通胀再度回潮。
无疑,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制度变革红利,单靠经济刺激政策的强心针,只能是这两种结果。
本来,这两年财政货币政策不断出奇招、行政管制频繁的初衷是控制经济过热、遏制通货膨胀。可是,现在刚刚GDP下滑、CPI连跌,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出现衰退和通缩的警告就已经不断。这两年,中国经济的周期真是短得出奇,不断在“收紧放松”的怪异循环中打转。
实际上,在经历了2009年以巨额货币刺激实现跨越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再也难靠货币放水就能激发能量。一来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过往的投资重点领域,都处于去库存化阶段;二来国企效率愈发低下,民营经济十分萎靡,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创新能力普遍有限;三来货币总量十分庞大,M2/GDP比居高不下,使得信贷扩张本身也已经难以为继。由此看来,哪怕接下来几个月,中国货币政策加速回归保增长路径,也难以让实体经济恢复活力。
出路何在?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利于民间是唯一出路。这就要求加快落实“新36条”的贯彻实施,挤掉房价泡沫,让民间工商业资金回归实业。同时,推进金融体制、国企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经济部门的整体效率。当然,眼下马上可以着手做的事情是减税,只有全面减轻居民和企业的税负,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民间创新。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