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助力经济稳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年中盘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至年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助力经济稳增长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减税、增支:财政政策凸显“积极”取向
回看2012年预算安排,今年预算安排的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36万亿元,增长9.5%;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43万亿元,增长14.1%。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从支出力度看,14.1%的增幅比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11.9%还要高一些,支出力度更大一些。
此外,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差额8000亿元,尽管规模比上年减少500亿元,但考虑到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用2700亿元,当年总的支出规模仍有较大增加。
“这样安排,既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体现了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从上半年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并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节能减排以及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稳投资、促消费: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
从今年6月1日起,我国全面启动实施了高效节能平板电视、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全部5大类家电产品的推广活动,为此,中央财政今年已安排补贴资金255亿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从近期情况看,推广活动进展良好。一些主要销售网点节能产品销售额上升;消费者能够及时领到补贴,比较满意;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节能产品生产比重明显上升。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还需要保持合理的中央基建投资规模。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央基建投资累计下达2753亿元,执行进度为68%。2012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发行规模为2500亿元。目前,财政部已代理发行四期2012年地方政府债券。
这位负责人强调,今年中央基建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
此外,财政部还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在安排各类专项资金过程中,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统一政策标准。同时,切实加快中央基建投资下达进度,督促地方加快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发行进度,确保地方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落实。
增投入、惠民生: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今年以来,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中央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用于民生的投入力度丝毫未减,百姓获得更多实惠。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646亿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25亿元,截至目前,已拨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494亿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66亿元。
教育是今年财政民生投入的重点。根据财政预算安排等情况测算,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约21984亿元,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以上。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825亿元、城镇居民医保补助资金225.3亿元。截至目前,已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954亿元(含以前年度结转资金129亿元)、城镇居民医保补助资金197亿元。
为缓解就业压力,今年我国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截至目前,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专项资金424.5亿元。此外,在继续加强保障房建设的同时,今年中央财政还增加投入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全年共安排400万户建设任务。
今年中央财政还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共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共计1653亿元,增长15.9%,绝大部分资金已拨付各地。
调结构、促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键还是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夯实经济发展的动力。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范围,新增深圳前海、湖南长沙、重庆两江新区三个试点地区,目前已拨付试点资金28.6亿元,较2011年增加12.1亿元。
此外,今年中央财政还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0亿元,安排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约40亿元,重点支持新兴产业技术升级改造。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投资做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在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机制建设,激发市场活力,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暂无资料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