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延续双降 经济运行仍处于胶着期
昨日(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经济运行仍处于胶着期。
7月CPI、PPI继续下滑;而在其他宏观数据中,前7月投资增速未见明显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9.2%,环比回落幅度超出预期。
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外需疲弱态势仍持续,而内需尚未明显回暖。投资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稳增长仍需努力。CPI降至两年半来新低,PPI连续5个月保持在负数区间且收缩幅度加深,也为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和继续出台创造了条件。
CPI和PPI延续双降
7月CPI涨幅为1.8%,与此前预期没有太大区别。本月食品价格环比收窄至-0.1%,同比上涨2.4%,其中,猪肉价格已连续6个月下降,同比降幅扩大至18.7%;鲜菜价格环比止跌,上涨0.2%,同比涨幅减弱至8%。
据测算,在7月CPI1.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同样约为0.9个百分点。
有证券机构经济学家分析,7月CPI恰好符合预期,主要是因为较低的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在夏季的季节性走低。
经过两个月持平之后,7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5%。交行宏观分析师王宇雯告诉记者,受水、电、燃料价格环比大幅上涨1.4%的影响,居住类价格上涨明显,这与前期各地积极推进居民用户资源品价格改革的举措有较大关联。
7月PPI也延续下降趋势,同比下降2.9%,降幅有所扩大,环比下降0.8%。如果单看同比增速,PPI已经连续12个月下降,超过了2008~2009年间连续11个月下降。经济学家认为,PPI同比增速的超预期下降,特别是作为中上游产品如采掘业与原料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原因还是经济下行导致的需求下降。由于目前经济下行风险尚未完全释放,企业经营层面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显露。
谈通缩为时尚早
整个二季度CPI和PPI始终节节下降,这一态势在7月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加剧的态势。在通胀警报基本解除之时,中国经济会不会迅速转入通缩成为最大疑问。对此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心。
花旗集团预计中国三季度的平均CPI将在2%以下的水平徘徊,形成全年底部,8月和9月的环比涨幅可能稍有上升,但不会很快,总体通胀将呈现较平缓的趋势,暂无通缩迹象。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表示,CPI1.8%的涨幅并不代表进入“低物价”时代,这其实是一种概念混淆。个位数的CPI涨幅充其量只能说是物价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只要同比为正,就意味着价格和去年比仍在上涨,只是商品变贵的速度在放缓而已。
国开证券认为,PPI仍有下跌趋势,但跌势会放缓,随着国内刺激政策见效,工业品的需求会上升,预计PPI全年在-1%左右。
经济企稳态势未明
尽管暂时不必担忧通缩,但中国经济似乎正处于“温吞水”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超预期回落、投资并未如预期般明显加速均印证了这一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较6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下降,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
上学经济学家之一认为,以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反弹,但重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大幅下滑。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走低,也显示外需仍在下滑,继续拖累工业生产。
而在诸多投资刺激政策出台后,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4%,仅与前6月持平,环比增长1.42%。值得关注的是,7月新增项目并没有呈现井喷式上涨。1~7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85万亿元,同比增长23.6%,提高0.4个百分点。
消费数据也并没有受到前期一系列刺激政策的明显提振。2012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1%,比6月数据大幅下挫0.6个百分点。
下半年首月经济数据走低,也使得经济筑底企稳存在很大变数。他说,本来预计三季度GDP能达到7.8%,但从目前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经济增速仍面临下调风险。
物价持续下降和经济态势未明,让再次出台刺激政策的预期有所增强。
经济学家认为,弱于预期的工业增加值表现和CPI降低为经济刺激留出了政策空间。预计央行会在8月下调存准率50个基点,以促进投资项目尽快启动。
继“新36条”行业实施细则陆续出台之后,本周国务院还全文发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通过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税收优惠等措施,助推流通体制改革。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理顺我国消费领域的机制障碍、扩大消费是重大利好。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