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成为多省份稳增长引擎 产业配套亟待解决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前期各地集中召开的地方“两会”陆续落下帷幕。记者发现,城镇化已成为地方“两会”绝对的关键词。截至目前,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已全部公布年度及预期经济数据,而“推进城镇化建设”这样的表述写进了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寄予拉动GDP增长的厚望。
在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城镇化或将成为新一轮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有专家表示,城镇化关键在人,需要有产业才能推动城镇化,如果没有产业配套,各地方制定的城镇化率目标恐难以达到预期。
多地明确城镇化目标
目前,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GDP翻番”的计划,而投资则是该计划的重要支撑。据统计,有19个省份将今年投资增幅目标定在20%以上,其中贵州、甘肃、黑龙江、新疆的投资增幅目标均高达30%。
随着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密集公布,许多省区都将“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重要任务,一些省区还量化了城镇化建设的增长目标。
如河北省提出,今后5年要突出抓好的七项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发展新引擎”。其2013年的重点工作提出,把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作为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力争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其他省份也不甘落后。如在未来5年的城镇化率这一指标上,安徽省提出力争达到55%,河南省表示要提高到52%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要由目前的43.53%提高到53%,湖北省提出要由目前的53.5%提高到58%,云南省由目前的39.3%提高到48%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规划中,许多省区还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方案。如山东省提出,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湖南省提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挖掘名城、名镇、名村、名居、名迹等文化资源,培育各具特色的城镇文化;山西省提出,要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桥头堡。
关键在于产业配套
自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来,“城镇化”便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而地方城镇化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梁分析认为,2008年以前,我国主要是以工业扩张、工业品出口带动城市化,但在金融危机后外需萎缩,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正循环被打破。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城镇化的作用日渐突出。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表示,中国经济低成本扩张时代的终结、人口红利的递减等多方面趋势不可逆转,长期以投资驱动的增长也不可持续,“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不过,某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乏出现 “摊大饼”的现象,并导致大拆大建、人为造城、产业配套落后等弊端。对城镇化的规划中,不少地区将小镇变成了县城规模,县城变成中等城市规模,中小城市则扩张为大城市、特大城市,城镇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被当作地方政府的“政绩”受到广泛追捧。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城镇化也受到批评。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部分地方政府制定城镇化目标时,与投资、扩大收入和消费等结合起来,将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对此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当前这种体制下,地方政府肯定会将城镇化作为拉动GDP的手段,“GDP很重要,但不能唯GDP论,我们要有有质量的以人为本的GDP,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载体。”
顾云昌认为,不少地方政府认为城镇化将给地方政府带来新一轮的土地财政机会,是房地产业的救星。在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仍有可能巧立名目卖地。另外,我们国家城镇化最重要的问题是工业用地较多,30%的用地远高于世界水平,国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既要发展产业,又要集约用地,控制城市规模。
顾云昌表示,城镇化的关键是要有工业支撑,没有工业支撑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何来城镇化?所以城镇化的关键很大程度还是产业的支撑,包括如何发展新兴产业,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否则如果没有就业,农民工就成不了城里人,各地出台的指标也就达不到城镇化的效果。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