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经济“年报”:天津逼宫广深武汉重返前十
随着各省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国内主要城市的“年报”也纷纷揭开面纱。2012年城市间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高速增长的天津继续紧逼广、深这两个一线城市,而武汉则在阔别多年后重返前十。
天津逼近广深
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各大城市中,上海和北京仍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其中,上海以20101.33亿元的生产总值拔得头筹,成为国内首个跨过2万亿大关的城市,不过其增速仅为7.5%。位居第二位的北京经济总量达到17801亿元。
紧随其后的穗、深、津、苏、渝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广州和深圳这两个一线城市,已经明显感受到来自其身后的天津、重庆等城市的追赶压力。尤其是天津,在2011年超越苏州后,2012年继续紧逼广、深,其经济总量与广州的差距仅缩小到600多亿,与深圳距离更是只有65亿元。
“我们认为这几年深圳被天津、苏州和重庆这些城市超过是很自然的事情。”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几年深圳主动从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变,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方面着力。
谭刚说,深圳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相对均衡,相比很多城市依靠投资驱动,深圳以创新驱动的布局可能更有后劲,尤其是当有了质量之后的速度出现时,深圳的新优势将体现得更加明显。“在这几年深圳可能被其他城市超过,但等到这些布局和调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之后,我们预计会有新一轮的提升。”他说。
对深圳的“老大哥”广州来说,同样面临着被天津赶超的担忧,已经感受到了“兵临城下”的紧迫感。
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尹涛告诉本报记者,工业产值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最为直接和明显,这几年国家在天津布局了很多骨干生产力项目。相比之下,广州更多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发展。
“广州还是要着力抓好发展质量。”尹涛说,广州应把现有的南沙新区、中新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做好。其次,广州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尤其是对区域的辐射优势要显露出来,让更多的比较好的要素在广州集聚。
武汉重返前十
对经济变化最为敏感的风向标东莞而言,在外贸受阻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继续低迷。
东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东莞完成生产总值5010.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全年经济增长6.1%。
这也是继2009年后东莞第三次没有完成GDP增长预定目标。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世界工厂”东莞经济总量位居武汉之前,高居全国第15位,但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到2012年,东莞仅位居全国第22位。
东莞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教授说,东莞在前三季度仅增长3.5%的情况下,全年能达到6.1%已经“殊为不易”,这跟去年第四季度的冲刺尤其是固投的拉动有关,这也说明广东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前十名的城市中,今年另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成都和武汉均超越杭州分列八、九位,而杭州下降至第十。
其中,武汉强势回归前十引人关注。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武汉经济总量曾雄踞全国第四,仅次于京津沪三大直辖市,排在广州之前。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发展,位于内陆的武汉等城市“晚了一步”,风头被沿海的佛山、无锡、东莞等超过,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内陆大城市原有的优势在逐步恢复和发挥。
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对本报表示,武汉、成都这些大城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回归到原来应有的位置。“这些城市规模很大,辐射的空间也很大,在沿海地区饱和、成本升高的情况下,很多大企业势必要向这些内陆大城市进军,从而辐射周边的地区。”他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