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怎样看西南地区水泥产能过剩

更新日期: 2013年05月16日 作者: 刘媛媛 来源: 经济日报 【字体:
摘要:在过剩与否的思辨中,企业生存、政府业绩、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都像摆放天平两端的砝码,如何把持平衡?如何正确抉择?如何判断利弊?似乎都是难解的话题。 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尽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都是水泥行业发展的未来。

  在过剩与否的思辨中,企业生存、政府业绩、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都像摆放天平两端的砝码,如何把持平衡?如何正确抉择?如何判断利弊?似乎都是难解的话题。

  西南调研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出自一位已经全面停产的水泥厂老总之口,语气无奈到令人心酸:“不少同行都以为西南地区的水泥企业日子最好过,其实过得苦呀……”

  这家水泥厂在贵州遵义一带,当年取名“新双龙”,颇有豪情万丈之意,曾因在遵义建成第一条新型干法线而成为模范,风光一时。

  当我们来到厂区时,厂区依稀遗留着当年的风采,但却寂静无声。“我们是产能过剩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新双龙老总如是说。

  由于水泥的运输半径有限,西南山区天然形成的隔断,被看作是防止水泥企业入侵的有效屏障,水泥产能过剩也许不会像平原地区那样严重。但一位身处四川广安的企业家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一定是全国水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尤以川、贵、滇三省为重。”

  当然,在产能过剩阴影的笼罩下,也不乏风平浪静的个别案例。在云南,有一家上世纪30年代诞生的大型钢铁企业,名为“昆钢”,2000年前后进军水泥板块,水泥事业一直风生水起,即便在去年水泥行业整体低迷的日子,1000万吨的年产量也销售一空。

  昆钢水泥负责人认为,西南地区的水泥产业并不存在绝对的产能过剩,这只是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相对问题。淘汰落后产能一部分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监管,更大的一部分则需要市场化竞争去淘汰。而无论是淘汰落后产能,还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用大型生产线等量取代小型生产线,都是无法改变的趋势。

  丰富原料

  是经济推手还是过剩祸首?

  贵州和云南的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富。生产水泥几乎成为贵州最大的经济支柱。

  “这里工业配套不足,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环境又不好。政府要成绩,当地人要挣钱,惟一能找到的可用资源只有石灰石,那就建水泥厂吧。有些地区方圆50公里就有好几家小水泥厂,而那些地方也不建高楼大厦,你说生产出来的水泥卖给谁呀?”贵州赛德水泥企业总经理金勇坤说得很激动。

  据水泥企业经营者讲述,目前,贵州有很多石灰石矿山,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都被不同的水泥厂、不同的生产线占据,一座山几乎要被挖平了,却依旧阻止不了新建生产线的亢奋脚步。

  “当地的政府也很为难,多年前,有些贫困县依靠发展水泥的确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很快就坠入了产能过剩的深渊。”金勇坤说。

  近几年,贵州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也在寻求更多可用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比如旅游业、食品业、林牧业等,试图将当地人对石灰石的依赖尽量降低,在更多元化的领域内寻找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借助省会及省内大城市加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改造或新建低碳绿色建筑的脚步日益坚实,一方面可以带动全省多元开发和发展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因大量挖掘石灰石矿山,又因挖掘不科学而造成的难于复垦的现状,尽可能地恢复贵州原本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

  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究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还是导致水泥产能过剩的罪魁祸首?无论是福是祸,并不在于天然资源的本身。如何合理地运用使之成为财富,才是真正需要求解的课题。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